勞動力價格的上漲,使得提升針織設備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成為市場需求的主流趨勢;“東桑西移”戰略轉移仍在繼續,延伸中西部地區繅絲、織綢產業鏈,提高企業加工水平,為絲綢產業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織造機械中,無梭織機最能滿足織造工藝對設備的技術要求,目前尤以噴氣織機和劍桿織機發展最快,但國內各種無梭織機的制造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差距。
近年來,無論是迅速崛起的針織設備還是中國特有的絲綢絹紡設備以及織造設備,在開拓市場方面都有自己的“獨門武器”。
針織機械領域--經編機市場活躍
2010年,隨著勞動力價格的上漲,提升針織設備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將成為市場需求的主流趨勢。在針織機械領域,2010年經編機市場比較活躍。經編設備競爭優勢的核心是找準定位,提高產品品質。目前,國內經編設備還是以中低端產品為主,覆蓋中低端市場;同時也正在向高端或差異化產品方向發展。
近幾年,針織工藝和設備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針織機械生產效率的提高、電腦和自動控制技術的應用拓展、使用碳纖維增強塑料等新型材料提升了經編機械速度,針織機機號也得到提高。
目前國內手動橫機約有160萬臺,而電腦橫機只有10萬臺左右,2010年針織行業發展及產業升級,電腦橫機在向多功能方向發展,如多針距、四針床、“織可穿”全成衣技術等。國產電腦橫機價格一般維持在8萬~15萬元之間,不到進口機價格的1/4,且維修成本也遠低于進口設備,性價比優勢比較突出。相對電動橫機,使用一臺電腦自動橫機可使人工成本縮減到原來的1/6~1/8。隨著國產技術的進步,市場價格已開始跌落。隨著人們對毛衫外衣化、時尚化、個性化要求的提高,設備自動化程度、可靠性、性價比的提高,國產電腦橫機保持旺銷勢頭。2010年電腦橫機潛在市場的顯現,反映出替代手動、電動橫機將成為企業技術改造的必然發展趨勢。
針織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07%,主要傾向于先進的技術裝備,進而提升了全行業的技術裝備水平。針織機械進口一直保持首位,說明國產針織設備保持有良好的發展勢頭,雖然高性能針織機械的國產化產品與國際先進設備還存有差距,但發展潛力較大。針織行業發展趨勢將是加大電腦大圓機、高速經編機、電腦提花橫機、襪機和無縫內衣等高水平針織機械設備的所占比重,開發出高端針織產品和特種規格產品。
2010年1~8月,針織機械出口3.05億美元,同比下降8.50%;進口7.11億美元,同比增長12.69%。仍位居紡織機械全行業外貿進、出口的首位,出口增速的下滑,反映國際針織機械市場復蘇還較緩慢。進口增速的提高,說明針織行業結構優化和產品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隨著針織物替代機織物比重和產業用紡織品的不斷增長,針織設備進口已占國內市場容量的7.10%,市場需求潛力仍然很大。
2010年全國針織行業市場特別火爆,各主機生產廠家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許多終端用戶甚至派人專程跑機械廠催交機器設備。各區域的發展方向也各不相同,紹興成為全國最大針織布生產基地。但從8月下旬開始,因原材料漲價和江浙一帶限電等原因,終端開機率較低,主機訂單也大幅減少。2010年1~10 月,圓緯機銷售22200多臺,同比增長34.7%,無縫內衣機終端市場集中在浙江義烏,廣東汕頭、東莞等地,銷售3800多臺,電腦橫機80000多臺;經編機銷售2100多臺,同比增加31.25%。
絲絹產業優勢延伸至設備市場
絲綢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產業,優勢地位明顯,屬于外向型且產業鏈較長、涉及農工貿三方利益的產業。“東桑西移”戰略轉移仍在繼續,重點是鞏固提高現有的 200個中西部地區蠶桑生產,推廣規模化、標準化種桑養蠶模式,延伸中西部地區繅絲、織綢產業鏈,提高企業加工水平,為產業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蠶絲的生物量只占2%左右,蠶枝、蠶紗、蠶蛹等副產品占到98%,資源綜合利用潛力較大。絹紡產品的產量在整個絲綢中占15%~20%,目前絹紡規模達 60多萬錠,年產各類絹絲3萬噸左右,80%依賴外銷。絹紡原料是對繅絲后的疵繭及繅絲、絲織產品的廢絲(長吐、汰頭、繭衣、毛絲)進行再加工,使蠶繭物盡其用,有利于發展循環經濟。
我國生絲產量已占到全球總產量的70%,是最大的絲綢供應國,2010年1~8月生絲產量達10.58萬噸,同比下降2.58%。2010年原材料蠶繭價格翻番,4月中旬漲至9.27萬元/噸,增大了企業成本壓力。目前外銷市場形勢依然嚴峻,廠絲需求沒有明顯改觀,價格上漲乏力。
2010年1~8月絲綢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4.19%,企業投資主要是技術更新改造項目,新開工項目增長5.43%,增幅提高對絲絹機械的投資拉動比較明顯。
2010年1~9月主要產品自動繅絲機銷售100多組,同比增長38.67%。
織造機械發展快可靠性待提高
無梭織機發展較快,最能滿足織造工藝對設備的技術要求,品種適應性強、速度和效率高、自動化程度高。目前尤以噴氣織機和劍桿織機發展最快。
國內各種無梭織機的制造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差距。其中,劍桿織機相對進步較快,機電一體化劍桿織機的產業化程度繼續增加,噴氣織機的市場份額也在提升,但主銷產品的技術水平與進口機型相比,差距較大。國內無梭織機產品要在產品設計、工藝適應性、制造質量等方面繼續努力,特別是要不斷提升的產品可靠性方面。
2010年無梭織機進口和國內銷量情況
產品名稱 單位 1~9月進口數量 2010年同期數量 數量同比 ± % 1~9月國內銷售數量 2010年同期銷售數量 數量同比 ± % 劍桿織機 臺 1411 1327 6.3 7219 3764 91.8 噴水織機 臺 3092 382 709.4 60000 6102 883 噴氣織機 臺 5029 1536 227.4 2782 2790 0 片梭織機 臺 36 33 9.1
2010年1~8月,織造準備機械出口金額7000.06萬美元,同比增長70.74%。進口35650.45萬美元,同比增長 165.04%。外貿形勢較為嚴重。織造準備機械進口占紡機市場容量的0.70%。據紡機協會統計,2010年前三個季度,整經機主要生產企業銷售500 多臺,同比略有增加;漿紗機主要生產企業銷售150多臺,同比增長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