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發達國家將國家將制造業紛紛向我國轉移,我國模具業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在專家預測,在外資的帶動下,到2005年,我國模具產值將達到460億元。此外,汽車、家電、it等相關行業的高速增長,亦為模具業帶來新的市場的需求。
但專家也指出,我國模具企業尚不能適應制造高速發展的需要,低檔模具過剩,高檔模具供不應求,甚至依賴進口。因此,模具企業必須找準自身的不足,克服制約因素,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一是在材料選用上由于受價格限制,國家模具材料多采用相對便宜材料作精密熱處理,國外采用的模具材料在耐磨、耐腐蝕及拋光亮度等綜合性能地均優于國產材料。這從根本上影響了國產模具的外觀質量和使用壽命。
二是在生產工藝上,不少廠家由于設備不配套,很多工作依賴手工完成,嚴重影響了精度和質量。
三是國內企業的模具設計體系仍然處在引進、消化和吸收的初級階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論指導和設計體系。
四是缺乏模具調試條件。國內模具企業因受交貨期短、試模具場地設備的局限,通常在用戶處試模,難以調試出最佳狀態,給用戶造成大量的損失和浪費。而國外一些發展較好的企業都擁有自己的試模場所和設備,可以模擬用戶的工作條件,所以能在最短的時限達到很好的效果。
五是經營管理落后,需求一步轉換經營機制。目前,我國仍有許多大中型企業的模具車間(分廠)是封閉的,專業化、商品化、市場化程度很低。
六是缺乏合作意識,閉門造車現象嚴重。我國模具生產企業習慣埋頭搞生產科研,缺少與用戶、設備供應商、原料供應商的溝通與合作,這使得生產出來的模具產品適應力差,造成用戶使用上的不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