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境保護局、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海關總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局,1996年3月1日發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對廢物進口的環境管理,防止廢物進口污染環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有關法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廢物進口的活動及其環境監督管理。
第三條 禁止進口境外廢物在境內傾倒、堆放、處置。
限制進口可以用作原料的廢物,確有必要進口的,必須按本規定執行。
第四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海關、進出口商品檢驗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司法機關檢舉違法進口廢物的單位。
第五條 國家環境保護局對全國廢物進口實施監督管理。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本規定對本轄區內進口廢物實施監督管理,并有權對從事進口廢物經營活動的單位進行現場檢查。
第六條 國家環境保護局會同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海關總署制定、調整和發布《國家限制進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廢物目錄》(附件一)。
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局會同國家環境保護局制定進口廢物的強制檢驗的標準。
第七條 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海關、進出口商品檢驗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進口廢物及其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第二章進口廢物的環境管理
第八條 列入附件一的任何廢物,必須經國家環境保護局審查批準,才可進口。
凡未列入本規定附件一的所有廢物(廢物范圍見第三十二條),禁止進口。
第九條進口廢物的申請和審批程序如下: (一)申請進口附件一所列第六類廢物中的7204.1000、7204.2100、7204.2900、7204.3000、7204.4100、7204.4900以及7204.5000號廢物(簡稱7204.1000至7204.5000號廢物)的,由廢物進口單位或者廢物利用單位直接向國家環境保護局提出廢物進口申請,由國家環境保護局審批。 (二)申請進口附件一所列其他廢物的,由廢物進口單位或者廢物利用單位向廢物利用單位所在地市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簡稱市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廢物進口申請,經所在地市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簡稱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后,報國家環境保護局審批。
第十條申請進口廢物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申請進口廢物作原料利用的單位必須是依法成立的企業法人,并具有利用進口廢物的能力和相應的污染防治設備; (二)申請進口的廢物已被列入《國家限制進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廢物目錄》;
第十一條 申請進口附件一所列廢物的單位或者利用廢物的單位,必須提交如下申請材料: (一)《進口廢物申請書》(附件二)(略); (二)《進口廢物作原料利用環境風險報告書》或者《進口廢物作原料利用環境風險報告表》。
上述申請材料必須一式三份。
第十二條 受理進口廢物申請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收到進口廢物申請材料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對進口廢物申請分別作出如下處理: (一)進口廢物申請符合本規定第九條、第十條的,應予受理; (二)進口廢物申請不符合本規定第十條內容之一的,裁定不予受理,并告之理由; (三)申請人未提交本規定第十一條規定的申請材料之一的,應通知申請人限期補正。逾期未補正的,視為未申請。
第十三條 申請進口附件一所列第六類廢物中的7204.1000至7204.5000號廢物的單位或者廢物利用單位,必須對擬進口作原料利用的廢物及其貯存、運輸和利用過程中的環境風險進行評價,并填寫《進口廢物環境風險報告表》,直接報國家環境保護局審查。
第十四條 申請進口附件一所列第二類、第七類、第八類、第九類廢物的單位或者廢物利用單位,必須對擬進口作原料利用的廢物及其貯存、運輸和利用過程中的環境風險進行評價,編制《進口廢物環境風險報告書》,并按國家環境保護局的有關規定,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
第十五條 申請進口附件一所列第一類、第三類、第四類、第五類和第六類廢物中除7204.1000至7204.5000號廢物以外的廢物的單位或者廢物利用單位,或者申請再次進口已批準過的第十四條所指廢物的單位,必須對擬進口作原料利用的廢物及其貯存、運輸和利用過程中的環境風 險進行評價,填寫《進口廢物環境風險報告表》,并連同《進口廢物申請書》,按本規定第九條(二)款規定的程序,報有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
第十六條 進口廢物環境風險評價的技術要求和審查程序,由國家環境保護局另行制定。
承擔進口廢物環境風險評價的單位,必須取得國家環境保護局核發的《進口廢物環境風險評價資格證書》。
第十七條 受理進口廢物申請的有市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分別在收到進口廢物申請材料之日起的10個工作日內,簽署審查意見,并通知申請人。
第十八條 國家環境保護局在收到直接受理的進口廢物申請材料或者經由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上報的進口廢物申請材料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作出批準或者不批準的決定,并通知申請人。
對批準的進口廢物申請,國家環境保護局簽發《進口廢物批準證書》(附件三)(略)。
第十九條 國家環境保護局在審查進口廢物申請材料的過程中,必要時可組織專家論證或者征求有關部門的意見。
第二十條 國家環境保護局簽發的《進口廢物批準證書》有效期為1年。
第二十一條對附件一所列廢物,海關一律憑國家環境保護局簽發的《進口廢物批準證書》和口岸所在地進出口商品檢驗機構的檢驗合格證明驗放。
第二十二條 廢物進口單位和廢物利用單位必須就每季度進口的廢物填寫《進口廢物報告單》(附件四)(略),報廢物利用單位所在地市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廢物利用單位必須按照《進口廢物環境風險報告書》或者《進口廢物環境風險報告表》的要求,防治進口廢物污染環境。
第二十三條 進出口商品檢驗機構在對進口的廢物進行檢驗的過程中發現可能污染環境的問題,應及時通知和移交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海關依法處理。
第二十四條 建設利用進口廢物作原料的加工生產項目的,建設單位必須進行環境風險評價,編制《進口廢物環境風險報告書》,并經建設項目所在地市級和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簽署意見后,報國家環境保護局審查。
第二十五條 從事附件一所列第七類廢物加工利用的單位,必須是經國家環境保護局核定的廢物定點加工利用單位。
第二十六條 凡申請從事附件一所列廢物進口、經營或者加工利用的企業,必須提交國家環境保護局的批準文件,未提出交國家環境保護局的批準文件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不予核準登記。
本規定施行之前已從事進口廢物經營活動的企業,必須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1995]54號文件的規定,向國家環境保護局申請補辦審批手續。
第三章罰則
第二十七條 違反本規定將境外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或者未經國家環境保護局批準,擅自進口廢物用作原料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六十六條處罰。
以原料利用為名,進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廢物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第二十八條 對已經非法入境的固體廢物,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六十八條執行。
第二十九條 偽造、變造國家環境保護局《進口廢物批準證書》的,由國家環境保護局處以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同時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條 違反本規定第二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逾期未向國家環境保護局補辦進口廢物經營審批手續,并繼續從事進口廢物經營活動的,海關對其進口廢物不予放行,并責令退運,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依法取消其進口經營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吊銷其營業執照。
第三十一條 進出口廢物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尚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章附則
第三十二條本規定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廢物的范圍:
固體廢物,是指在生產建設、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污染環境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
工業固體廢物,是指在工業、交通等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視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
危險廢物,是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廢物。
(二)廢物進口單位是指從事廢物進口的對外貿易經營單位。
(三)廢物利用單位是指實際從事進口廢物加工利用的單位。
第三十三條 本規定頒布之前國家環境保護局單獨或者與有關部門聯合發布的有關進口廢物環境管理規定,與本 規定相抵觸者,停止執行。
第三十四條 本規定由國家環境保護局會同有關部門共同解釋。
第三十五條本規定自1996年4月1日起施行。
附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有關條款
第六十六條 違反本法規定,將中國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或者未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許可擅自進口固體廢物用作原料的,由海關責令退運該固體廢物,可以并處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逃避海關監管,構成走私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以原料利用為名,進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廢物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第六十八條 對已經非法入境的固體廢物,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向海關提出處理意見,海關應當依照本法第六十六條的規定作出處罰決定;已經造成環境污染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進口者消除污染。
附件一:
國家限制進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廢物目錄
類別 海關商品編碼 廢物名稱
第一類 動物廢料
0506.9010 骨廢料
第二類 冶煉渣
2619.0000 冶煉鋼鐵所產生的熔渣、浮渣 (包括釩渣等),氧化皮及其他廢料
第三類 木、木制品廢料
4401.3000 鋸末、木廢料及碎片,不論是否粘結成園木段、塊、片或類似形狀
4501.9000 軟木廢料;碎的、粒狀的、或粉狀的軟木
第四類 回收(廢碎)紙或紙板
4707.1000 回收(廢碎)的未漂白牛皮紙或紙板及回收(廢碎)的瓦楞紙或紙板
4707.2000 回收(廢碎)的主要由漂白化學漿制未經本體染色的其他紙和紙板
4707.3000 回收(廢碎)的主要由機械漿制紙或紙板(例如,報紙、雜志及類似印刷品)
4707.9000 回收(廢碎)的其他紙及紙板,包括未分選的
第五類 紡織品廢物
5202.1000 廢棉紗線(包括廢棉線)
5202.9900 其他廢棉
第六類 賤金屬及其制品的廢碎料
7204.1000 鑄鐵廢碎料
7204.2100 不銹鋼廢碎料
7204.2900 其他合金鋼廢碎料
7204.3000 鍍錫鋼鐵廢碎料
7204.4100 車、刨、銑、磨、鋸、銼、剪、沖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鋼鐵廢料,不論是否成捆
7204.4900 未列名鋼鐵廢碎料(含廢鐵軌、廢鋼軌等)
7204.5000 供再熔的碎料鋼鐵錠
7401.1000 銅锍
7401.2000 沉積銅(泥銅)
7404.0000 銅廢碎料
7503.0000 鎳廢碎料
7602.0000 鋁廢碎料
7902.0000 鋅廢碎料
8002.0000 錫廢碎料
8103.1000 鉭廢碎料
第七類 各種廢舊五金、電機、電器產品
廢電機
廢電線、電纜
廢五金電器
第八類 廢運輸設備
8908.0000 供拆卸的船舶及其他浮動結構體
第九類 特殊需進口的廢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