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中國丘陵山區農機裝備高端峰會在重慶市江津區舉行。本次峰會由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重慶市科技局、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聯合主辦,江津區人民政府、西南大學、重慶市農業科學院承辦。
據了解,此次峰會主題為“智匯新時代 創新迎未來”,作為農機裝備產業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會議,吸引了來自云貴川渝的工業和信息化、農業農村部門負責人踴躍參會。會上發布了丘陵山區農機裝備行業成果,并舉行西南五省區市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共建特色產業基地合作協議簽約儀式、西南農業智能裝備創新中心揭牌儀式。
攜手共促,構建產業發展平臺
峰會現場舉行了云貴川渝共同促進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合作框架協議簽訂儀式,未來將在招商引資、研發創新、運用場景、人才保障、設備服務等方面協同推進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產業發展。另一項重要合作是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西部(重慶)科學城江津管委會、重慶鑫源農機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市華雄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四方簽訂共建重慶市農機裝備特色產業基地戰略合作協議,致力于打通產學研共建全國首個山地丘陵農機智造產業園。
合作多方將聚力構建產業發展平臺,集聚全產業鏈資源,從產、學、研、推、用一體化發展推動江津區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力推動山區丘陵農機裝備產業集群化、人才專業化,打造江津特色產業名片;積極響應鄉村振興集結號,以山區丘陵農機裝備產業的發展勢能,助力鄉村振興共富事業。
展望機遇,引領產業發展新方向
峰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劉法旺發布《中國丘陵山區農機技術與裝備十大重點發展方向》,從丘陵山區典型場景需求、農作物種植特點、裝備進步趨勢三個維度梳理和總結丘陵山區農機裝備未來發展趨勢和方向。中國農機化導報社長劉卓發布了《中國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發展藍皮書(2023)》,并就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發展產業鏈進行了分析。據了解,該報告涵蓋了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產業的宏觀環境、發展現狀、行業痛點、供需環境、發展趨勢等維度,是年度內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產業發展最具分量的研究報告。
專家齊聚,碰撞農機創新思路
據了解,本次峰會上,20余位農機裝備產業的專家學者帶著他們的最新成果參會。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在此次峰會中就發展丘陵山區農機裝備作了主旨演講。趙春江院士是我國最具影響力的農業信息技術專家,現任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他在農業智能系統決策平臺、數字農業天空地信息獲取關鍵技術、精準農業農機北斗導航控制與智能作業裝備、智慧農業溫室測控物聯網、農業大數據云服務平臺等方面取得的創新成果,在全國近30個省市得到應用。經過趙春江院士仔細分析各省市農業機化水平,他表示,重慶在發展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上具有優勢。
“此次峰會向我們展示了現代農業、智慧農業的發展方向,將大力促成全國丘陵山區農機產業融合發展,為產業智慧化創新發展帶來機遇。”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國家智能農機裝備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趙剡水談及此次峰會意義,他表示,預計到2025年,丘陵山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將達到55%,下一步,各地也將出臺政策,支持企業研發,讓更多的小農機翻山越嶺,守護丘陵地區的每一粒糧食。
政策引領,江津繪就農機裝備產業新畫卷
據了解,近年來,江津區持續從政策資金支持、加大主體培育、打造應用場景等方面出發,全力促進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幫助智慧農機企業成長壯大,實現微耕機年產量超50萬臺,約占全國微耕機總量的16.7%,出口量連續5年位居全國第一。江津將計劃按照“1+4+1”的發展思路,打造1個山地丘陵智慧農機大數據中心,建設山地丘陵智慧農機研發、中試、制造、應用4個基地,構建1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在江津建設國內領先且具有示范效應的山地丘陵智慧農機項目,帶動全市乃至全國山地丘陵智慧農機的發展。
峰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峰會的召開有利于深入推進“機械強農”,不斷完善“產業規模化、產品特色化、應用多樣化”的總體目標思路,將大力促成全國丘陵山區農機產業融合發展,為產業智慧化創新發展帶來機遇,促進丘陵山區農機化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也將推動江津區傳統農機裝備企業轉型升級,助力江津創建全國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產業示范基地。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