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初,國際油價連續5個交易日大幅攀升,創下今年3月中旬以來的最大單周漲幅,僅次于俄烏沖突爆發之初的油價飆升幅度。同時,潤滑油基礎油供應緊張、價格急劇上漲,使得本就持續堅挺的潤滑油價格再獲支撐,長城、昆侖、美孚、殼牌、嘉實多等國內外潤滑油大廠均未表現出下調價格的意愿。
油價擺脫萎靡強勁反彈
OPEC+的減產決定是拉動油價上漲的關鍵力量。在10月5日的OPEC+部長級會議上,由沙特阿拉伯、俄羅斯等23個國家組成的產油國聯盟決定自11月起將產量配額削減200萬桶/日。受此消息影響,截至10月7日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11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收于每桶92.64美元,12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收于每桶97.92美元,較9月30日分別大漲16.5%和11.3%,當日漲幅創8月底以來新高。10月10日雖有所下調,但仍分別收于每桶91.13美元、96.19美元的較高水平。
圖片來源網絡
據悉,美國在維也納會議之前曾敦促OPEC+成員國不要繼續減產,稱目前經濟基本面不支持減產。但最終減產協議不僅通過,且比市場預期的力度更大。OPEC+減產會議后白宮旋即發布聲明稱,美國總統拜登要求美國能源部長尋求額外措施來立即增加國內產量。但美國本土能源研究機構IER認為,OPEC+減產預計不會刺激美國增加石油生產,美國頁巖油產量再釋放面臨諸多阻礙。同時美國的戰略油儲已降至近40年來最低。因此,美國難以繼續長時間、大規模投放戰略庫存來平抑油價。
基礎油供應緊張,市場價格上行支撐明顯
油價上漲帶動基礎油價格走高,從國內的情況看,今年國慶假期間,大宗商品“抱團升值”,煉廠產品全線上漲且貨源緊張,下游廠商幾乎無庫存,整體來看基礎油市場資源供應偏緊,需求環比增加,對市場價格上行支撐明顯。東北亞基礎油價格保持堅挺,較高的運費成本抑制國內能源產品進口,而國內煉廠產量不足,基礎油供不應求現象加劇,煉廠排隊發貨較為常見。
2022年第三季度,國內基礎油市場在小幅下跌后上漲,淡季下跌趨勢不明顯。基礎油整體價格水平仍然處于五年以來的高位運行階段,在資源供應緊張的市場狀態下,呈現震蕩上行趨勢。尤其是9月份,基礎油市場在資源供應減少及需求增加的雙重推動下,整體呈現快速上漲行情。
整個三季度,基礎油國產資源供應量164.4萬噸,進口資源預計在35.23萬噸,整體資源供應量為199.63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45%。國內基礎油裝置開工負荷下降,9月底,國內基礎油行業開工負荷為37.98%,與去年同期相比,開工負荷下調7.51個百分點。
當前基礎油市場整體表現供不應求,煉廠庫存見底,新增訂單基本排單發貨。進口方面,受人民幣匯率及外盤成本影響,貿易商利潤空間增長有限,進口資源嚴重縮減。需求方面,剛需為主,仍然處于年內相對較高的狀態。
潤滑油后市繼續看高
近日全球主要投行、金融機構和市場分析機構紛紛唱多原油市場,認為油價即將重返100美元大關。澳新銀行認為,短期內原油價格將向100美元/桶逼近,并重申115美元/桶的目標。高盛能源分析師將該行對布倫特原油第四季度的預期上調了10美元至110美元/桶。能源咨詢機構Rystad Energy認為,OPEC+所宣布的措施對油價的影響顯著,到今年12月,布倫特原油價格將超過100美元/桶,高于之前預期的89美元。荷蘭國際集團的分析人士則表示,OPEC+的減產舉措足以顯著改變明年的供需平衡,使市場在2023年全年陷入短缺。
圖片來源網絡
金聯創原油分析師表示,OPEC+宣布大規模減產,正是油市在等待的觸發反彈的因素。短期內國際油價有維持在該價位上的動力,并有望進一步升高。
再看基礎油市場,供需狀況決定基礎油價格仍將保持強勢。雖然從運行周期性分析,基礎油價格在四季度有一定下行壓力,但目前整體來看市場資源供應偏緊,需求環比增加,對市場價格上行支撐明顯,預計在10月份基礎油價格仍將以高位盤整為主。
在國際油價、基礎油行情同步走強的同時,繼續受到全球疫情及國際形勢等疊加影響,化工原料和添加劑供應緊張,價格也持續上漲,導致潤滑油產品成本不斷攀升。成本居高、需求不減,潤滑油后市繼續看高。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