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服務型制造發展生態 促進“沈陽制造”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
沈陽已有國家(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
(項目/平臺)數量居副省級城市前列
服務型制造,是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有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4個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項目/平臺)、95個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項目/平臺),數量居副省級城市前列,服務型制造示范闖入國家服務型制造“第一方陣”的隊列,成為沈陽推動“兩業”融合的標桿。
政策引領 助推制造型企業“踮起腳尖”轉型升級
對于沈陽中小制造企業而言,要想從低附加值生產拓展到高附加值服務,是一場需要“踮起腳尖”的艱難跨越。為推動沈陽企業向“制造+服務”的轉變,近年來,市工信局不斷加大政策引導力度,立足制造業企業發展的重點需求和重點領域,多層次促進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
通過大力開展服務型制造試點示范,沈陽市培育、支持一批服務能力強、行業影響力大的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項目/平臺),引導制造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融合,推動企業生產經營重心從制造環節向服務環節轉變,涌現出一批典型企業、案例。據統計,目前沈陽市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開展服務型制造的比例約為30%。140戶重點工業企業,服務型制造開展比例達到56%。
過去三年,沈陽對被認定為國家(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項目/平臺)的企業,給予企業一次性獎勵50(30)萬元。目前,沈陽市已連續三年對國家和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單位給予資金獎勵,累計對76戶示范企業撥付獎勵資金2420萬元,引導企業向服務型制造拓展提升。
除了培育一批制造服務標桿企業,沈陽還大力推進建設服務型制造公共服務平臺。重點支持的沈陽創新設計裝備制造業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目前已收錄產品信息、設計素材、設計及制造企業信息等數據資源2.38萬條,注冊制造業、工業設計等領域企業用戶超1575家,為企業創造價值增值達400億元以上。
營造服務型制造濃厚氛圍 一批工業設計企業相繼成長起來
隨著近些年一批批新產品、新設計、新理念紛紛涌入沈陽,全市創新發展新氛圍愈發濃厚,促進了一批工業設計企業在沈茁壯成長。
在沈陽國際設計谷,截至2021年底,園區一期項目已引進42戶企業入駐,二期4.6萬平方米建設項目已經完成,并引進相關設計企業15家。一個個設計企業相繼落戶,為沈陽經濟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和制造業轉型升級輸入了重要力量。
2016年,工程師劉全洲從北京一家公司辭職,回到沈陽創立了沈陽智加設計有限公司。目前他的公司團隊成員絕大部分都是具有工業產品研發設計經驗的工程師,“工業設計不只是一個美學設計的工作,而是集合了產品性能、外觀、使用價值、市場分析等一體的復雜性的工作。”劉全洲解釋說,作為一項門檻較高的行業,工業設計公司對于員工是否真正參與過工業品的研發十分看重。在沈陽創業的6年里,最讓劉全洲印象深刻的是,制造業企業老板對于工業品設計的認可度逐漸提升。“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開始重視好產品要有好設計,沈陽的各種工業設計平臺和中心建設也加速涌現。”
截至目前,沈陽共有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15戶,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培育對象1戶,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1家,企業工業設計中心40個,47個省級工業設計示范產品。2021年,沈陽透平機械工業設計中心成功獲評第五批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突破我省2015年以來無新增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的局面,成為沈陽市第二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今年6月,沈陽創新設計研究院成功入圍工信部第二批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培育對象名單,成為東北首家、國內唯一重型機械方向工業設計研究院培育對象。
擦亮“沈陽制造”招牌 很多制造型企業拓展服務型制造新模式
如今,在沈陽,工業設計不斷促進服務型制造業發展,很多制造型企業也開始運用高科技拓展服務型制造新模式,在研發端建立起設計創新優勢,在生產端推進制造系統升級,在營銷端拓展咨詢服務能力,從而有效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
沈鼓集團通過搭建高端裝備及關鍵配套原始制造廠商智慧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和終身價值管理的服務型制造盈利模式,實現服務型制造收入占集團總收入的40%。
特變電工沈變以拓展預防性檢修、智能故障診斷、智能運維服務業務為導向,為客戶提升系統集成和一站式解決方案的服務能力,變壓器單廠產能超過1.2億KVA,居世界首位。
三一重裝建設的SCM供應鏈管理平臺,實現跨業務模塊的流程優化、多信息化平臺的高效集成應用,使銷售預測準確性提高8%-10%、訂單交期縮短5%-8%、存貨周轉率下降10%-15%。實現以客戶為中心,需求和訂單拉動的柔性供應鏈。
恒久安泰為客戶個性化需求提供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合同能源管理、節能診斷、節能系統建設運行等服務,營業收入連續三年增長超50%。相比傳統供暖,為客戶節省煤炭1.0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09萬噸。
打好服務型制造“特色牌” 鍛造結構調整“新引擎”
從世界制造業發展實踐看,國際知名制造企業已實現向服務提供商的轉型,服務型業務收入超過50%。對于沈陽制造業來說,發展服務型制造,增加服務要素投入,將有利于沈陽制造企業降本增效,向附加值更高的環節延伸。
錨定“十四五”,沈陽市將重點圍繞沈陽市裝備、汽車、電子信息等制造業優勢,健全服務型制造發展生態,積極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務,改造提升“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推動企業向價值鏈兩端設計和服務等高附加值環節發展,向“產品+服務”轉變。
到2023年,力爭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項目/平臺)總數達15個以上,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項目/平臺)總數達100個以上,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3個,省級工業設計中心達到20個。設計服務、定制化服務、總集成總承包、供應鏈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模式廣泛應用,制造業企業服務投入和服務產出顯著提升,省級以上示范企業服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35%以上。
來源:沈陽市政府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