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印發了《關于開展省級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縣建設工作的通知》(蘇農機【2022】4號),在全國率先啟動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縣建設,《通知》明確縣級人民政府作為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縣建設主體以及示范縣建設的總體要求、建設內容、申報評價、保障措施等,為江蘇深入推進實施農機化“兩大行動”、率先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提供有力支撐。文件主要有五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堅持分類指導,貫徹國家、省農機化轉型升級部署。開展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縣建設是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開啟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征程的重大決策部署。示范縣建設是貫徹國務院42號、省政府46號文件關于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的工作部署,是落實今年省委一號文件關于建設省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縣任務的工作舉措。示范縣建設是全省農機化“兩大行動”全程全面機械化整縣推進計劃的重要內容,以示范縣建設為抓手,分類指導基層農業機械化事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二是堅持目標導向,明確了示范縣建設目標任務。參照國際上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標準并銜接全省“十四五”農機化發展規劃,制定了示范縣建設引導性目標和約束性目標,明確示范縣建設目標導向。“十四五”末,全省建設50個以上省級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縣,力爭覆蓋省內所有農業縣(市、區),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0%以上,特色農業機械化水平總體達到70%以上。以示范縣建設為抓手,全省建設一批高水平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園區),推廣一批智能綠色低碳農機裝備技術,形成一批高質量的農機與農藝、機械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成果,提升農機裝備質量和全程全面機械化水平,構建率先實現農業機械化發展新格局。
三是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全程全面智能綠色主題。示范縣建設瞄準當前各地在全程全面智能綠色機械化薄弱環節,提出了補短板、提水平的要求。全程機械化方面要求補齊小麥機播、水稻機種、玉米機收、油菜和花生機種與機收、大豆機收、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機具保障等短板,達到既定規模的主要農作物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全面機械化方面對于既定規模的特色農業產業,明確了該產業和其中一個薄弱環節機械化率約束性目標值。智能化、綠色化方面提出了建設“無人化”農場、信息化園藝、數字化漁場、智慧化牧場等應用場景的智能農機示范基地,推廣綠色農機裝備與技術,探索構建綠色農機裝備與技術推廣應用服務體系。此外,針對“宜機化”設施程度不高、農機社會化能力不強的情況,明確了“宜機化”設施和“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的建設要求。
四是堅持政策引導,強化了示范縣建設政策支持。加大了示范縣建設行政推動力度,將示范縣建設情況納入省鄉村振興督查內容。省財政“十四五”計劃安排示范縣建設獎補資金總額5億元,每個示范縣獎補資金根據轄區種養殖規模核定資金額度,按檔分年度撥付。省里每年撥付1億元支持全程全面機械化補短板提水平、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園區)、“宜機化”設施改建造、農機農藝融合示范以及示范縣創建有關組織推進工作等。此外,市縣財政根據自身實際,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在設施農業用地、用電、智能化綠色化等短板環節裝備發展、設施大棚“宜機化”改造、果茶桑園“宜機化”示范等方面給予支持。
五是堅持結果導向,制定了示范縣評價指標體系。為激勵示范縣爭先進位,示范縣創建任務完成后,在縣級自評、市級復核的基礎上,省級組織對建設結果進行評價,根據評分結果分為引領類、示范類、達標類。示范縣評價設立了全程機械化水平、全面機械化水平、信息化智能化提升、綠色化應用、“宜機化”配套、服務能力增強、組織保障措施七大類一級指標、22項二級指標,采用百分制評分和約束性指標完成情況相結合的方式,明確了不予通過的具體要求。省農業農村廳根據示范縣評價結果,公示無異議后,發文公布并授牌。
來源:江蘇省農業農村廳農機裝備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