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秒,鋼鐵企業生產尾氣中的一氧化碳,經厭氧發酵,就能產出乙醇和乙醇梭菌蛋白。在全球首套工業尾氣制飼料蛋白商業化項目現場,河北首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的合成,并已形成工業生產能力。
位于唐山市曹妃甸區的河北首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擔著首鋼京唐鋼鐵公司每年3.6億標準立方米尾氣的無害化處理任務。以這些尾氣為原料,該公司每年可產出新型飼料蛋白5000噸、乙醇4.5萬噸,實現了無機物到有機物的一次合成,也開啟工業化生產蛋白質的新紀元。
據該公司總經理宋慶坤介紹,蛋白質在自然界的天然合成一般是由植物完成,時間長且轉化率低。而首朗公司的氣體生物發酵技術,可以高效產出乙醇和乙醇梭菌蛋白,顛覆了傳統蛋白質生產模式,且產出速度只需22秒。
我國是世界飼料生產消費大國。“我們獲得了中國第一張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新產品證書,可降低對進口飼料大豆的依賴。工業化生產1000萬噸乙醇梭菌蛋白,相當于2800萬噸進口大豆的當量。”宋慶坤說。此外,產出的乙醇也可添加到汽油中使用。
對于尾氣的合理利用,也助力了鋼鐵企業綠色循環發展。與工業尾氣燃燒相比,新技術可實現二氧化碳減排33%以上,氮氧化物減排90%以上,對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我們將繼續把生物固碳、減碳、負碳技術做精做強,將來至少實現100萬噸乙醇和10萬噸飼料蛋白的產能規模,屆時就可以節約糧食每年300萬噸,耕地約800萬畝,每年可替代化石能源達到200萬噸以上,減少碳排放達到250萬噸以上。”宋慶坤說。
來源:河北省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