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新密市劉寨鎮東趙溝村一片農田里,玉米籽粒收獲機正在穿梭忙碌。隆隆機聲中,玉米收獲脫粒和秸稈還田一次完成。鄭州市“三秋”農機化生產拉開帷幕。
“玉米收獲機一個小時能收四五畝,我們家的20畝玉米四五個小時就會收獲完,省時又省力。”新密市劉寨鎮東趙溝村村民劉炎民告訴記者。
據悉,為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鄭州市各級農機部門充分利用購機補貼政策,引導農民購買現代農業機械。聯合收獲機、植保機、深松機、播種機等農業機械作業基本實現全覆蓋,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讓農民種田越來越輕松。
今年,鄭州市玉米種植面積203.6萬畝,由于前期持續陰雨寡照,收獲期有所推遲。“三秋”期間,鄭州市將組織各類農業機械35萬臺套,其中拖拉機10萬臺,玉米聯合收割機3000臺(含引進),預計玉米機收率達到90%;出動小麥播種機兩萬余臺,預計11月初可完成麥播任務,小麥機播率穩定在98%以上。
目前,針對可能出現的連陰雨,全市農機系統已制定作業應急預案,搶收搶種,確保顆粒歸倉。全市投入“三秋”生產的各類機具已檢修到位,共培訓各類農機人員8436人次,簽訂作業合同1.6萬份,確保秋糧應收盡收、小麥高質量播種。
來源:鄭州市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