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河北省(滄州)農機推廣田間日”活動在中捷產業園區舉行,來自京津冀相關領域的300余人參加演示會。記者在現場看到,聯合耕整機、割草機、打捆機等一臺臺現代化設備現場作業,牧草生產成了種植、收割、翻曬、打捆、運輸一條龍全程機械化的作業模式。活動的舉辦,也標志著我市這套技術將在全省推廣。
苜蓿以其營養價值高、適應性廣、產量高、經濟價值高等優點,被稱為“牧草之王”。滄州是目前河北省苜蓿種植面積最大的地區,也是全國最大的苜蓿種植基地之一。5月,全市25萬畝苜蓿已進入收獲季節。近幾年來,伴隨奶業振興計劃的大力實施和糧改飼項目的持續落地,滄州的飼草相關機械設備保有量不斷增長,全市擁有各類飼草(料)加工機械設備6500余臺(套),規模型牧草生產加工企業(包括合作社)75家,年加工能力萬噸以上的有68家,并形成了一套專業化的牧草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套技術以牧草為作業對象,以耕整地、播種、收獲、產品加工等為重點環節,根據裝備水平和生產規模選擇適宜機械進行合理組合,選擇適宜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的綜合集成技術,覆蓋耕整地、播種、灌溉、割草、運輸、加工等整個生產鏈條,保證在有效時間內完成割草和捆草作業,使苜蓿的營養價值和商品性得到大幅提升,為推動農業結構調整、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創造有利條件。
(來源:滄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