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云寬農機專業合作社在靈山街道辦事處中姜戈莊村丹參機械化生產示范基地召開了丹參移栽收獲技術推廣現場會,青島市農機技術專家、即墨農機推廣技術人員、丹參種植戶,合作社技術骨干、農機大戶及丹參機械生產廠家等60余人參加了現場會,現場展示了智能化耕整地、起壟、丹參移栽,收獲等多項新技術。專家結合種植模式就移栽技術與種植戶進行現場互動交流,現場還進行了不同模式移栽技術對比試驗,確定最佳移栽模式。
青島云寬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中知介紹說:“丹參移栽收獲是丹參生產的關鍵環節,用工多,勞動強度還大,人工費用高,是制約丹參規模化生產的主要原因,機械化作業可以大幅縮短勞動時間降低勞動強度,其中機械化收獲工作效率提高10倍以上,勞動成本每畝可降低成本100多元”。
近幾年,青島市即墨區靈山街道辦事處通過“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開展丹參、百合為主中藥材特色作物的種植,依托修正、揚子江、科倫藥業,打造“花鄉藥谷”田園綜合體,帶動周邊10余個村莊種植中藥材2萬余畝。為促進新興農業特色產業發展,2020年即墨農機服務中心依托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帶動,建設了藥材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基地針對丹參生產關鍵環節和薄弱環節引進新機具,開展試驗驗證和示范推廣,先后引進推廣了北斗導航自動駕駛系統,無人植保機、高桿噴霧機、丹參移栽、收獲等新機具,輻射帶動了周邊藥材種植戶,提高機械化生產,促進規模化經營。
特色作物機械化是全程機械化發展的短板,與主要糧食作物相比,機械化水平較低,一些生產環節“無機可用、有機難用、無好機用”情況普遍存在。生產環節勞動強度大、用工成本高、生產效率低、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青島市即墨區農機部門把特色作物機械化推廣作為工作重點,不斷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連續多年實施對特色作物機械的重點補貼,引導農戶引進新機具應用新技術。強化基地輻射帶動,針對本地特色主導產業,對種植面積大的特色作物,勞動強度大的作業環節,綜合施策,精準發力。通過規模化、標準化經濟作物示范園區建設,統一種植模式,促進機藝園藝深度融合。依托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推動、組織協調科研院所、生產廠家及種植戶圍繞地方特色作物機械化生產需求,集成熟化先進適用技術,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推動各環節農機裝備協同配套。先后試驗改進了芋頭播種、變量施肥、北斗導航等新技術,引進蔥姜收獲機械、地瓜移栽機、蔬菜播種、移栽等新機具10余種,全即墨區特色作物機械化水平大幅提升。
信息來源: 青島市即墨區農業農村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