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生產機械化作業省時省工,減少農民生產投入,增加農戶收入,但是生產上農業機械類型繁多,操作標準不統一,農戶使用機械盲目性,每年都有很多操作不當,造成小麥播種過深,密度過大,漏播、種子鏤空不實,行距偏大或過小等問題,以致小麥凍害或倒伏等等問題,造成小麥減產。
當前正值漯河地區小麥播種優良時機,針對當地生產時小麥播種存在的種種問題,漯河市農業科學院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轉變工作作風,用實際行動打通科研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路。
10月25日,漯河農科院在郾城區龍城鎮芮王村召開了小麥機械化耕種示范推廣會,組織各種植合作社成員和周邊村民共計20余人到現場進行示范觀摩。
觀摩會上,李世民研究員首先對小麥播種工作中大家關心的整地質量、品種選擇、拌種劑選擇和使用、播種機械選擇、播期播量、行距選擇、封閉除草等問題進行了系統講解,參會人員針對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和一些好的經驗也進行了熱烈的探討。隨后,大家現場觀摩了不同播種機械、不同小麥品種以及不同播量的耕種差別,并針對播種效果進行了討論,也結合后期機械化管理需求提出了很多寶貴建議。
此次觀摩會為大家帶去了科學化的管理建議,提高了農戶的機械化、精準化意識,獲得了參會人員的一致好評。此外,漯河農科院還為郾城興民農機專業合作社提供了此次150畝觀摩區播種的麥種以及100畝的拌種劑。
來源:漯河市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