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送爽、秋色宜人,9月20日,巴彥淖爾市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第三屆中國農機那達慕在臨河區舉辦。此次大會由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內蒙古自治區農機化局、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機械技術推廣站支持,內蒙古農牧業機械行業協會、巴彥淖爾市農牧局主辦,巴彥淖爾市農牧業機械行業協會、巴彥淖爾市農牧業機械技術推廣站、臨河區農牧局承辦。
中國農機化協會副秘書長夏明、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機生產與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吳培軍、內蒙古自治區農機推廣站站長吳利華、內蒙古自治區農機行業協會會長杜滿玉、巴彥淖爾市農牧局局長奧林虎、巴彥淖爾市農牧局副局長段如文、巴彥淖爾市農機行業協會會長安靈義、巴彥淖爾市臨河區農牧局局長李泉,自治區農機化局、自治區農牧業機械技術推廣站、各盟市農機推廣站、巴彥淖爾市農牧局農機科、農機推廣站及相關科室二級單位,國家、自治區、市三級農機協會,全區部分農機生產、經銷企業,全市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農牧民共計2000余人參加此次大會。
本次活動集鄉村振興戰略、政策法規宣傳,農牧業、農機專業知識科普,農機作業演示,農機新機具、新產品展示,農機新技術推廣應用,農機新產品銷售,農機化服務項目洽談于一體。活動期間,來自全國農機行業各大生產企業及經銷企業,共調運6大類作業機具及配套動力330臺(套)參會,其中30臺作業機組現場進行了葵花和葫蘆聯合收獲,玉米摘穗收獲和籽粒聯收,玉米秸稈撿拾打捆,深耕深松和氣吸式鋪膜精量播種等多個類別的農機作業演示。
巴彥淖爾市作為農牧業大市,耕地面積達1100多萬畝,是自治區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服務、輸出基地。此次大會充分結合我市農牧業結構特點,緊抓農業生產關鍵環節,以田間演示、農牧民體驗為主要內容,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滿足農牧民對機械化生產的需要為目標,旨在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驅動,推行農牧業綠色生產方式,推廣農機新裝備、新技術,引導農機裝備轉型升級,推動農牧業機械化生產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同時為農牧民和農機生產、經銷企業搭建便捷的供需平臺,讓廣大農牧民親眼看到、親身感受大型先進農機裝備的作業效率和作業效果,提高其認識度和接受度,全面改善農牧民生產環境,降低勞動強度,提升工作效率,加快農牧業現代化進程。
在巴彥淖爾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偉大進程中,農牧業機械化充分發揮了推波助瀾的引擎作用。2019年,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560萬千瓦,拖拉機20萬臺,配套農具40萬臺(套),有農機合作社255家。小麥、玉米、向日葵三大主要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分別為98%、96.7%、61%。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3%以上;畜牧業機械化水平達到66%。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袋糧”,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真正做到農民的節日農牧民樂。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充分展示了我市農村牧區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了農牧民的偉大創造,展現了鄉村振興的美好前景,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注入強大動力。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中國農機那達慕”充分展示農牧業機械化的最新成果和技術,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此次大會的召開,提升了智能農機、綠色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促進了農機農藝相融合,推動了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升級,為全面優化我市農機裝備結構,提升農牧業機械化綜合作業水平奠定了一定基礎,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擦亮“天賦河套”金字招牌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撐。
來源: 巴彥淖爾市農牧業信息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