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腹地——河南信陽是革命老區,也是貧困山區,所轄縣均是國家級或省級貧困縣。值此脫貧攻堅撥寨之當口,信陽決勝脫貧攻堅任務之重、壓力之大前所未有。開展產業扶貧,決勝脫貧攻堅,檢驗著這一方土地上企業家的情懷和擔當,更是檢驗工商聯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四個意識”的試金石。
從縣域經濟角度看待產業扶貧
發展縣域經濟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基礎,而產業又是縣域經濟的基礎。產業發展了,縣域經濟強大了,農民才有堅實保障,貧困才會失去土壤。脫貧攻堅工作是近年來政府的中心工作,產業發展卻是縣域經濟的永恒主題。信陽市工商聯站在發展縣域經濟的角度,用更高更遠的眼光來謀劃產業扶貧,推動發展扶貧產業。
從中央到省再到市縣,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不僅出臺很多扶持政策,而且采取了很多過硬的落實措施,這是貧困地區發展產業難得的歷史性機遇,這個機遇過去沒有,今后也不會有。信陽市政協副主席、工商聯主席陳豫在全市統一戰線決勝脫貧攻堅暨深度推進“百企幫百村”工作會議上,要求全市非公有制企業把握大勢,搶抓歷史機遇,乘勢而上,發展壯大扶貧產業,助推企業發展。
用工業理念開展產業扶貧
信陽市跳出扶貧抓扶貧,用市場引導產業發展,用工業化理念開展產業扶貧。
突出地方特色
信陽市工商聯引導會員企業立足傳統農業大市,發揮企業比較優勢,結合謀劃公司總體發展規劃,編制產業扶貧規劃,把培植壯大產業貫穿于實現企業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和推進脫貧攻堅的全過程。
靈山茶葉公司傳承信陽種茶悠久歷史,建立以土地入股的合作社,成立河南省茶葉集成創新與發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構建“公司+農戶+基地+協會+專業合作社+科研院所”的產業模式,發展無公害茶園5萬畝,創新研發出茶產業科技產品十幾個,實現了荒山種茶、保護生態、帶動周邊的積極效應。
金豫南面粉有限公司依托淮濱縣的優勢特色產業弱筋小麥,實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點,建設1萬畝優質弱筋小麥標準化種植基地、糧食倉儲、烘干設備,完善弱筋小麥初加工配套設施,配套村級服務中心,帶動三個鄉鎮2000戶農戶從事弱筋小麥生產,不僅從農業增效中獲益,而且從二、三產業發展的增值收益中分享利潤。
發揮資源優勢
信陽地處淮河流域,氣候光照適宜、水資源豐富、水質良好,在河南省具備推廣“稻蝦共作”、大規模養殖小龍蝦的獨特自然優勢。
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流轉土地1300畝開展“稻蝦共作”,生態種養,實現“一水兩用、一季三收”,畝均純效益2000元至3000元。龍頭企業河南寶樹水產有限公司建成小龍蝦種苗繁育基地550畝,年產小龍蝦制品2000噸,產品通過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獲得出口歐盟、美國衛生許可注冊證書。
一個企業的發展帶動了一個行業,一個行業的前行推動了一個產業的集群,改變了農民的種植習慣,讓農民增產又增收。
創新發展機制
信陽市實施品牌帶動工程,育品牌、抓創新,以品牌帶動、創新驅動,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提高競爭力。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河南黃國糧業股份有限公司,專注于糯米精深加工,主持制定了糯米粉行業國家標準,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和糯米產業工程技術中心,主導產品“黃國”牌糯米粉、大米雙雙通過了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黃國”牌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其憑借優良的品質和信譽,贏得了“三全”“思念”“科迪”“灣仔碼頭”等速凍食品巨頭的青睞。公司通過“訂單農業”及其輻射帶動的種植面積有30多萬畝。
建立產業利益機制。堅持“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原則,樹立農戶的市場經濟主體地位,優先保護貧困農戶利益,鼓勵龍頭企業采用收購原料、技術服務、保護價收購、超額利潤返還等形式保證貧困農戶利益。羚銳制藥聯合河南省農科院進行技術攻關,在企業、合作社和種植農戶間建立起“責任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為農戶傳授種植技術、提供收貨渠道,既保證了企業產品原材料的品質產量,又帶動當地形成了規模化的中草藥種植,為貧困農戶帶來優厚的種植收入,也解決了外購中藥材資金外流難題,節約了企業成本。
用感恩的心做好產業扶貧
產業扶貧是企業回報社會、履行社會責任、傳遞社會正能量的生動展現,是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的具體體現,代表著企業心懷天下的人文情懷。
信陽市固始商會向固始縣張廣廟鎮楊井村捐建一座260萬元的光伏發電站。光山縣誠信實業有限公司在實施產業帶動、增加農民硬收入、增強致富硬實力的同時,先后出資100多萬元,為6個貧困村修建水泥路、排水溝、整修大塘,改善人居環境,凸顯美麗鄉村魅力。目前,全市已有321家非公有制企業參與產業扶貧,投入產業扶貧資金24641萬元,幫扶貧困人口31934人。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核心,是民營企業參與扶貧的根本。企業家在農村這個大舞臺,既幫扶農民實現脫貧,也找到了機遇、發展了企業、升華了人生。羚銳制藥、昌佳農業等一批企業通過產業幫扶,找到破解企業發展瓶頸的鑰匙,呈現出跨越發展之勢,榕基軟件園、林志科技孵化園等一批新興產業項目發展迅猛,同時,企業家們也加強了對農村農民的了解,加強了對國情民情的認識,增強了履行社會責任的自覺性,錘煉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企業家精神。產業扶貧名副其實地成為實現“兩個健康”的廣闊舞臺。
來源:信陽市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