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出臺鋼鐵產業鏈集群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年底全省鋼鐵產能控制在2億噸以內
(記者信賀寧)為穩步提高鋼鐵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加快壯大產業鏈集群,全面推動鋼鐵強省建設,省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河北省鋼鐵產業鏈集群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要求,圍繞做強中游生產鏈,穩定上游供應鏈,延伸下游應用鏈,構建規模適度、裝備先進、產品多元、布局合理、環保一流、管理高效的現代鋼鐵產業體系,打造特優普產品全覆蓋并向裝備配套、綠色建筑、消費用鋼延伸拓展的鋼鐵產業鏈條集群。到2022年底前,力爭全部完成1000立方米以下高爐(鑄造用生鐵和特鋼企業除外)、100噸以下轉爐升級改造,建成一批3000立方米、200噸及以上示范性高爐和轉爐;普通低合金鋼、合金鋼比重提高到25%左右;產量排名前10家鋼鐵企業粗鋼產量占比提高到65%;城市鋼廠搬遷項目基本建成;企業無組織排放大幅減少,噸鋼綜合能耗降低到560千克標準煤以下,工序能耗持續優于全國平均水平;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取得階段性成果,鋼鐵行業主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到1000噸/人年以上。
圍繞發展目標,行動計劃提出全面完成既定去產能任務,2020年壓減退出粗鋼產能1400萬噸,到年底將全省鋼鐵產能控制在2億噸以內,確保“十三五”去產能工作圓滿收官。持續鞏固鋼鐵去產能成果,堅持綠色減量發展,全力構建較具國際競爭力的鋼鐵產業體系。
著力穩定上游產業供應保障。推進綠色化開采加工,焦化企業與鋼鐵產業布局同步調整,產能向鋼焦一體企業聚集,提高廢鋼資源回收利用能力。
重點做強做精中游鋼鐵制造。加快推進主體裝備大型化改造,加快實施裝備升級改造項目,提高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培育一批“人無我有”的高科技鋼鐵產品,壯大一批“人有我優”的高附加值合金鋼和優質鋼產品,鞏固一批“質優價廉”的量大面廣普鋼產品市場優勢,打造“金字塔”型產品結構。重點推進民營鋼鐵企業跨區域兼并重組,有序實施空間布局合理化調整,重點建設遷安、武安兩大產業集群及曹妃甸、京唐港(樂亭)、豐南沿海工業區、渤海新區四大臨港精品鋼鐵基地。不斷提升生產過程綠色化水平,加強鋼鐵生產節能減排,推進“公轉鐵”“公轉水”項目建設。加快推動生產經營數字化轉型,全面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鋼鐵產業深度融合,加快智能制造單元、智能生產線、數字化車間建設。到2022年,培育15個以上數字化車間,打造3家以上智能制造標桿項目。
積極拓展下游用鋼產業市場。打造優質板材生產集群,推進型鋼生產基地建設,鞏固線棒材市場優勢,延伸鋼材深加工產業鏈條,支持鋼鐵企業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金融服務、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