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建成了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服務性能要求最高、與百姓生活關聯最緊密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此次發射的衛星在軌測試入網后,我國將進行北斗全系統聯調聯試,在確保系統運行穩定可靠、性能指標優異基礎上,擇機面向用戶提供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以及星基增強、短報文通信、精密單點定位等特色服務。
1994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啟動建設,2000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三號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20多年間,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共組織了44次北斗發射任務,進入新時代,北斗開啟了全球組網的“中國速度”。從2017年至今的兩年半時間內,高密度執行18次發射任務,將30顆北斗三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從雙星定位到啟動設計、從試驗驗證到區域組網,再到覆蓋全球,中國始終堅持自主建設、發展和運行北斗系統。經過400多家參研參試單位30余萬人的接續奮斗,如今,北斗系統全面實現了關鍵器部件百分百國產化,核心部件星載原子鐘授時精度300萬年誤差才一秒。
作為我國第一個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務的重大空間基礎設施,目前,北斗已進入國際民航、國際海事、國際移動通信等多個國際組織標準,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國家都開始使用北斗系統。根據后續建設計劃,2035年,我國將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進一步提升時空信息服務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