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將鮑里索夫與太陽系中其他彗星相比。圖片來源:《自然·天文學》
科技日報北京4月20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天文學》雜志20日發表的兩篇論文指出,“星際訪客”鮑里索夫“真實身份”并非如人們所想,超出了科學家對與一般彗星的預期,其含有大量一氧化碳,最初可能是在寄主行星系中遠離恒星的寒冷區域形成的。
鮑里索夫彗星最早發現于2019年8月,是我們行星系統迄今報道的第二位“星際訪客”。此前初步觀測顯示,鮑里索夫彗星的構成與太陽系中存在的大部分彗星非常類似。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科學家馬丁·科迪納以及美國奧本大學研究人員丹尼斯·鮑德維茨等人,此次分別報道了利用哈勃空間望遠鏡和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得到的觀測結果。
兩個團隊的觀測發生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間,當時該彗星與太陽的距離約為2au(約3億公里),正好位于火星軌道之外。他們揭示了鮑里索夫彗星的彗發含有非常豐富的一氧化碳——彗發是彗星接近太陽過程中在其彗核周圍形成的一團氣云。
對于太陽系的彗星來說,其彗發中最常見的一般是水分子;但兩篇論文都指出,鮑里索夫彗星上的一氧化碳含量是其含水量的0.7倍至1.7倍,超出了科學家對與太陽距離類似的彗星的預期。
鮑里索夫彗星上存在的大量揮發性化合物或能提示它的起源。由于該彗星的一氧化碳如此豐富,研究人員認為它起源于遠離寄主恒星的一片非常寒冷的區域,那里的一氧化碳可能在冰凍后形成了彗核。當鮑里索夫彗星被拋射出它的原始環境后,星際空間的低溫或幫助維持其化學組成長達幾百萬年乃至幾十億年的時間,一直到太陽的溫度使寒冰蒸發。
總編輯圈點
鮑里索夫是繼奧陌陌后的第二位被發現的星際來客。人類觀測到鮑里索夫時,它正在接近太陽。這是一顆彗星,可能攜帶著銀河系其他地方物質的信息。從初步觀測結果來看,鮑里索夫的化學成分和太陽系內的彗星相似。如今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鮑里索夫身世怕是另有隱情,它帶著大量的一氧化碳,說明其可能來自“苦寒之地”。現在鮑里索夫已經繼續飛往深空。最新的觀測顯示,其拋出了一些碎片,有人分析,它之后可能會碎裂得更厲害。那么,再見了,一期一會的鮑里索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