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通化市各地搶抓農時,全面投入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收割作業,各地農民及早著手,搶時快進,機械作業與人工收割同步進行,全市大田收割工作穩步推進。
在通化縣西江鎮,金色的稻田迎來了豐收的季節,收割機在地里忙碌著。西江鎮西江村村民付強承包了450畝水稻,由于今年雨水充足,再加上科學的田間管理,讓付強家的水稻獲得了豐收。早在春季,付強就和相關米業簽訂了收購訂單,因此豐收的水稻一點都不愁賣。為了搶抓晴好天氣盡早收獲,付強除了自家收割機在連續作業,還租賃了兩臺收割機共同作業。
付強介紹說:“今年,我種的品種是秋田小町和稻花香,能產七八十萬斤吧。我們這里土地含有的礦物質多,再加上用的是山泉水,沒有污染,所以水稻的品質很不錯。今年我們還是簽的合同訂單,每斤水稻能賣兩塊四角錢。秋收時,我這些地全部是收割機收割,每畝150塊錢。”
一直以來,通化市大力鼓勵農民利用機械收割,提倡農業機械化田間作業,通過落實相關農機優惠政策,采取“合作社+人工+機械”等綜合性收割形式,增加機械化收割的覆蓋范圍。以通化縣為例,全縣農業生產機械化作業率達到70%。70%以上的農業環節都使用農業機械,這與國家加大對農業生產的支持力度密不可分,通化縣連續十一年發放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累計資金發放量達到5000萬余元,極大程度地提升了全縣機械化使用率。此外,農機應用的進一步推廣,也為秸稈還田利用提供了便利,通過秸稈的粉碎還田、腐熟發酵,從而提升土壤的活力,減少化肥的使用,一舉多得。
通化縣農機站工作人員介紹說:“機械化收割可以大大提高勞動效率,如果收割機全天作業,能夠收割60畝地,相當于60個勞動力一天的工作量。機械化收割的同時秸稈粉碎還田,經過一冬的腐熟來年可以變成有機肥料,為明年的農業生產增收。同時秸稈粉碎還田以后,可以避免焚燒,對環保和來年的農業生產很有好處?!?br />
此外,通化市農業農村局不斷強化農業科技支撐,積極鼓勵農機合作組織發展,利用合作社、農村經濟人等群體,引導農戶進行機械化收割作業,大力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和水平。同時,通化市農業農村局在各產糧大縣增派農技服務人員,對玉米收割工作進行服務和指導,有效提升了農作物收割的工作進度,而農業機械化收割具有用工時間短、工作效率高、勞動強度低等特點,減少了農民收割的勞動強度,也得到了農民的廣泛認可。
目前,全市累計投入各類水稻收割、脫粒、運輸機械近5萬臺(次),投入玉米收割機械5000余臺(次),預計10月20日左右,水稻收割工作將進入收尾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