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張曉慶 實習編輯 湯輝
5月8日-10日,以“機器智聯、賦能萬物”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機器人峰會暨智能經濟人才峰會在浙江寧波余姚舉行。5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在峰會上作了題為《AI及機器人的新方向》的主旨演講。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 每經記者 張曉慶 攝
潘云鶴稱,“大量的研究指出機器人的核心技術是人工智能。如果把機器人的思考、觀測、移動、講話和工作這些功能進行細分,我們可以看到和人工智能的建模、感知、規劃、理解、學習分別有非常大的對應度。”他指出,機器人發展有兩大新趨勢,即自主智能機械和人機融合的崛起。
潘云鶴表示“擬人機器人遇到很大的應用阻礙的同時,無人系統則在快速發展,比如無人機、無人船等,這表明自主智能機械已經成為機器人發展的一個新的趨勢。因此從機器人概念發展為對現有的機械進行自主化和智能化的改革和升級將是機器人概念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目前已經有不少國家在布局智能自主系統,把智能自主系統模塊化后去改造各種各樣的機械,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方向,智能自主的機械將更符合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需求?!?br />
在潘云鶴看來,機器人發展第二個方向就是人機融合的崛起。“在近幾十年,人機交互技術已經越來越豐富了,圖形交互、可視化技術、動漫技術、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圖像視頻識別、動作捕捉、還有虛擬現實。交互技術催生了機器人發展的重要方向,就是加強人機交互?!?br />
潘云鶴指出,可穿戴設備的迅猛發展,人車共駕,腦控或肌控外骨骼機器人,人機協同手術等實現了生物智聯系統與機器智能系統的緊密耦合,這些都指向機器人會向著機械和人更加融為一體的方式邁進。舉例來說,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外科和腦手術中已開始使用。
潘云鶴指出,人工智能2.0的關鍵理論與技術的發展方向,包括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人機混合增強智能、自主智能系統,其應用則包括智能城市、智慧醫療、智能制造等。可以看到機器人發展的兩個新趨勢,就是人工智能發展的第四、第五個趨勢。
“因此,機器人的概念、結構、方法、技術都將隨著人工智能的變化而變化,隨著人工智能的升級而升級,隨著人工智能的深入而深入。我們需要把握機遇開拓機器人發展的新空間。”潘云鶴強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