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白城市農業農村局積極推進全市農業全程機械化進程,并以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的文件為依托,持續優化農機裝備結構,農業生產機械呈現“高、大、上”發展態勢,農業現代化作業水平再上新臺階。
一、全程機械化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工作進展順利。根據吉林省《關于加快推廣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推進耕地質量耕作生態耕作效益“綠色增長”的實施意見》文件要求,各縣(市、區)農機管理部門積極開展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工作,制定實施方案,和農戶、機手簽訂保護性耕作合同,2019年全市全年計劃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耕種地塊147萬畝,目前已完成57萬畝,已經到位補貼資金875萬元,此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二、農業機械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工作穩中向好。按照《2019年全程機械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機裝備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吉農機發[2019]2號)的文件部署,我市積極開展農業機械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工作。截止目前,全市擁有農機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1家,經營耕地面積75.75萬畝,累及補貼資金13534.311萬元,其中中央補貼資金5576.437萬元,省級補貼資金7957.874萬元。購置農機具1711臺(套),新擴建機具庫棚總面積62859.2056平方米。
2019年,我局將督促各縣(市、區)農機部門積極向當地政府申請項目整合補貼資金,爭取建設新型經營主體3—5家,帶動農業農村農機化取得新進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脫貧攻堅戰做出更大貢獻。
三、強農惠農政策實施持續高效。我市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的引導和拉動作用,持續推動主要農作物和經濟作物實現全面全程機械化。2019年全市農機購機補貼預撥款2億元,我局將督促各縣(市、區)農機管理部門與各級財政部門密切配合,按照農業農村部“縮范圍、控定額、促敞開”的工作思路,在大穩定、小調整的原則上對購置補貼政策進行完善,以此促進白城市農機裝備水平,提高全市農業機械化程度。 (王 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