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硬盤提高容量主要靠盤片技術的突破,經典的技術包括CMR(通常指PMR,垂直輔助磁記錄),比較新穎且已經商用的則有SMR(疊瓦式磁記錄)。當然,在20TB+時代,希捷和西數還分別規劃了HAMR(熱輔助磁記錄)和MAMR(微波輔助磁記錄)等。
在DIY玩家圈子里,SMR硬盤的口碑較差,雖然單盤容量高,但是其架構本身的缺陷導致會出現寫入掉速、發熱以及噪聲問題。這是因為SMR硬盤在寫入時,磁頭會連帶臨近磁軌的數據一起擦除掉,需要二次甚至多次回寫動作。
不過,在第一大硬盤商西數看來,SMR前景光明。
在Open Compute Project活動上,西數表示,2023年前,數據中心中,SMR硬盤的占比將逐步增加到50%左右的比例。畢竟,相較于性能,容量顯得更重要。
其實對于SMR的缺陷,西數也拿出了Host-Managed SMR彌補。
那么SSD呢?
西數稱,2023年,數據中心HDD的采用量仍將是SSD的6.5倍。至于單位GB的價格,西數的估測是,即便是4年后,SSD單價仍是萬轉機械盤的兩倍,是普通機械盤的10倍。
回到機械硬盤上,西數對MAMR充滿信心,計劃年內推出基于這一技術的16TB ePMR硬盤、18TB eSMR硬盤,2020年上馬20T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