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訊“累了,進來歇歇腳;渴了,進來喝口熱茶。”散布在杭州城市街頭的城管驛站,對于馬路工作者來說并不陌生,戶外工作的環衛工人、快遞小哥、交警,甚至是路過的市民都可以進來休息。如今,這個暖心小窩不僅具有休息功能,還結合了行業特色,是市民了解城管工作的一個新窗口。
10月18日,江干區石德立交點的城管驛站正式“開門迎客”,它是全市首個基層市政行業黨建特色驛站,以老照片和模型的形式記錄著江干區市政工作60年的發展歷程。
image.png
1958年,江干區成立市政工程隊,5、6名工人用洋鎬、金鉤等最原始的工具,承擔著區域內道路園林、排水等養護職能;10年后,1969年江干區有了第一代機械設備,比如下水道手搖車,給下水道清淤養護作業帶來不少便利。
后來,隨著設備的增加,養護技術也在不斷提升。市政部門開始進入小區進行養護作業,與此同時,壓路機出現在了大眾視野內。到了第五個十年,也就是1999年開始,江干區的市政工作人員已擴充到百人,并引進了杭州市第一臺山貓多功能滑移車、下水道檢測儀、吸污車、銑刨機、攤鋪機等先進設備。如今,市政各項工作已基本實現了機械化,養護實力大大增強。
image.png
“那時候瀝青要人工煉制,站在旁邊跟煉鋼一樣,溫度特別高。”老市政工人張猛回憶,他們每天要把一塊塊硬得跟磚頭一樣的瀝青,燒化至300——400度,工作一天下來筋疲力盡。這次江干區城管局展示的市政60年歷程,不僅勾起了老市政工人的回憶,也為市民提供了解市政工作的新窗口。
驛站298平米,5個功能區,不僅可以供戶外工作者日常的用餐、休息,還可以閱讀書刊、獲得簡單的醫療救助。尤其是進門口的那“歡迎回家”的標志和“驛站故事”相片的展示充滿著溫馨的氣息。
據江干區城管驛站黨委副書記張璐介紹,如今江干區已設立了45個城管驛站,除了石德立交點以“市政”為主題的城管驛站,江干區還設立了其他兼具休息與行業特色展示的城管驛站,比如大農港路上的治水驛站、筧東家園附近的垃圾分類驛站,通過這些各具特色的城管驛站,為廣大市民更好的介紹了城管部門的各項亮點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