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16日電 (記者 孫自法)航天智能安防機器人、工業慧眼檢測機器人、空間智能機器人、全自動飲品機器人、工業外骨骼機器人、激光雷達掃描測量機器人……
正在北京舉行的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火箭院)利用航天技術研發的多款機器人集中亮相展示,因被戲稱為現實版的“機器人總動員”而頗受矚目。
控制系統是火箭的“神經中樞”,控制幾十萬個元器件工作,按預定路線飛行,在規定位置做規定動作,并能根據情況隨機應變。“航天智能安防機器人”即采用火箭此項技術和航天自主導航控制技術研發,能夠實現自由行走,自主路徑規劃、自主巡邏、自主導航、自主避障,靈活高效,不僅集巡邏、警報、站崗等功能于一體,還具有自動返回充電、黑名單強光照射等系列功能,可滿足科研院所、大型倉庫、工業園區、監獄等場所安防需求。
“工業慧眼檢測機器人”是針對珠寶、精密數控刀具等精密零件的瑕疵檢測需求而研發,該機器人利用機器視覺技術在工業現場代替人工進行系列產品檢測工作,其檢測速率可達5秒/件,瑕疵檢測準確率98%以上。
“空間智能機器人”也稱“空間機械臂”,火箭院研發用于清除空間碎片的“空間機械臂”,已于2016年6月圓滿完成世界首次空間飛行演示試驗。該機器人是先進的機電一體化高集成產品,融合了機械、電子、控制、信息等多學科技術,主要應用于太空垃圾的清理工作。
“全自動飲品機器人”堪稱火箭院這次“機器人總動員”中最具生活氣息的一款機器人。據介紹,它是目前中國首臺將雙臂六維度協作類人機器人運用于商業領域的機器人產品,可向客戶提供五大類近千余種現調飲品,現場操作時間較人工縮短50%以上,客戶可通過專用APP、微信小程序、各外賣送餐網站及現場觸摸屏等,輕松完成點單,并支持提前預約模式。同時,該機器人餐飲系統還向喜好個性化的人群提供DIY服務,客戶可通過專用APP編輯喜好的個性化飲品,由機器人按配方進行調配以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工業外骨骼機器人”是一種增強人體機能的可穿戴智能裝備,它融入航天系統輕量化和模塊化設計理念,突破人機多模態運動建模與仿真、人機協同控制、人機感知交互等核心技術。現場展示的“工業外骨骼機器人”產品自重25公斤,可協助操作者完成背負60公斤載荷保持時速4公里的長距離、多地形行走作業,其上肢搬抬型外骨骼自重12公斤,與下肢外骨骼協同助力,可協助操作者完成50公斤負荷搬抬托舉作業;單關節外骨骼自重8公斤,可輔助操作者肌肉作用,緩解肌肉疲勞。
“激光雷達掃描測量機器人”是火箭院攻克多項核心關鍵技術研制的智能設備“調頻激光雷達掃描儀”,已在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研制中得到應用。該機器人產品僅需一套測量設備配合軟件,在幾平方米的空間內就可以實現大火箭、大飛機、大型船舶等大型設備的精密測量:在2米范圍,測量精度可達20微米,在50米范圍,測量精度可達0.3毫米。此外,該技術還可以應用于地面資源環境專題制圖、考古建模、地形勘察、道路規劃及城市建筑物三維地形建模等領域。
這次參展2018年世界機器人大會,火箭院不僅推出多款智能機器人,還帶來無框電機、諧波減速器、伺服控制驅動器、機器人關節模組等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充分展現出其雄厚的航天技術實力。火箭院表示,智能產業是航天技術與傳統行業結合的橋梁,火箭技術是基礎,軍民融合是途徑。該院今后將繼續努力,創造開放、共贏的軍民融合發展空間,迎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的新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