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島理工大學機械學院大學生創業團隊入駐創業孵化基地十余家;25個項目入圍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實踐項目;創新創業類項目獲國家級獎勵20余項,省部級獎勵100余項;4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已授權……累累碩果,不是從天而降,也不是僥幸所得,而是近年來青島理工大學機械學院堅持把立德樹人和培養創新型人才融入教學、科研、創業等各個環節,齊抓共管,多措并舉,開拓創新,走出了一條富有學院特色的創新型人才培養之路的應有收獲。
健全雙創機制促改革,開創特色教育新局面
學院緊抓教育教學改革,以科技創新教育工作為導向,深入挖掘創新特色教育的潛力,出臺《機械工程學院創新創業實踐學分認定與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實現創新教育常態化、正規化,全面提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積極引導青年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活動,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在教育教學中,學院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的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推進創新創業課程建設,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與各項教學活動緊密結合,從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與手段、實驗與課程設計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綜合改革與實踐,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精心設計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能力矩陣,切實做到學生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續發展。
學院大力開展科技創新雙立項工作,建立健全的科技創新運行機制、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確保了科技創新特色教育的高效率高質量。學院每年籌措專項經費20余萬用于項目的實施,為青年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提供資金保障,同時建立科技創新導師人才庫,保證大學生在專業、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創新實踐。學院形成“一院多賽” 的實踐教學模型,鼓勵學生跨年級、跨專業進行組隊參賽,做到共同提高,共同進步,使學生個體和團隊能力均得到提升,并起到良好的傳幫帶作用。學院開放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實訓中心,并依托實驗室建設慧魚創新工作室、機器人工作室等學生創新團隊,為實施創新特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資源。
共筑產學研雙創平臺,打贏教育教學改革攻堅戰
學院結合自身雙創育人工作的發展特點,堅持走“賽場市場一體化”的道路,構建了完備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政策制度驅動、創新創業賽事驅動,校內加工中心實驗室驅動、校外企業實習驅動、科技項目轉化驅動”的“五維驅動”機制,全力助推大學生創新創業,積極引導青年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活動,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優秀人才,全面提升了“機械學子”的職業能力,形成學院獨具特色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特色道路。
為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引導和激發大學生的科技興趣和探索精神,培養他們綜合應用工程知識和創造性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院依托院、校、省、國家課外學科競賽等不同層次的競爭平臺,構筑了涵蓋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全方位、立體化的 “基本技能-綜合實訓-創新設計-創業規劃大賽”四級提升式的課外學科競賽體系,形成了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新的教學體系,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的掌握和對實踐工程機理的理解。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學院始終堅持校園孵化立足專業的指導思想,與社會發展與社會需求同呼吸共命運,同時把社會對創新的需求作為學院創新創業工作的指導,以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奮斗姿態,繼續深化改革雙創育人工作,為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優化大學生創業市場環境,提供政策支撐和服務支持,鼓勵更多大學生通過創新實現自主創業。學院以“創新融合專業、創新引領創業、創業融入專業、創業帶動就業”為基本理念,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厚植成長沃土,并借助各項賽事,創新孵化新產品。通過聯系校外企業,對創新產品進行創業孵化,形成了一站式創新創業就業教育服務指導。如:綿核桃脫殼機學生創新團隊已與疆寧輕工機械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金兆節能科技有限公司、云內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進行合作,積極進行成果的轉化,創造社會價值,服務社會。
為打贏畢業生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攻堅戰,全面落實“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多渠道就業創業”的決策部署,學院在堅持深化落實雙創特色道路的改革基礎之上,深入實施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圍繞國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目標,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向重點領域、重大工程、新興產業等輸送創新創業能力強的畢業生。學院構建積極的校企合作聯動機制,以大工程觀和大實踐觀為指導,構建校企共育,深度融合的由“三層次”(基礎實踐層、綜合創新層、實踐提高層),“五環節”(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項目實施、實習實訓、創新競賽)構成的全程貫穿、形式多樣、分層實施的實踐教學體系,形成校內學習和企業實踐深度互動融合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
累累碩果現征程,凝心聚力譜寫雙創人生
經過長期的奮斗,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成績斐然,碩果累累。2017年,學院大學生創業團隊入駐創業孵化基地十余家,其中依托學科創新項目的創業團隊七家;在2017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實踐項目評選中,學院有25個項目入圍。學院大學生參與各類創新、創業、社會調研等項目人數多達600余人次,并在各級、各類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均取得喜人的成績,創新創業類項目獲國家級獎勵20余項,省部級獎勵100余項,有10余名指導老師獲評國家級和省部級 “大學生優秀科技創新導師”;社會調研類項目獲省部級獎勵6項;撰寫發表科技學術論文4篇;申報發明專利60余項,4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另外,學院被評為山東省大學生機電大賽“優秀組織單位”和齊魯大學生機器人競賽“優秀組織單位”,學生社團“慧魚創新工作室”被評為“山東省大學生優秀科技社團”。
學院也在深化創新創業的征程中,凝心聚力謀發展,開辟形成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機械發展道路,在創新創業的實踐道路上,開創教育教學新局面,譜寫新的篇章。記者 孫軍 通訊員 曹玉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