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南海海域水下多了一個黃色的“小機器人”,它的體重還不到10公斤,帶著四個大功率無刷推進器,在150米深的水下輕巧運行。如果發現十米開外的珊瑚礁上附著了正在侵食珊瑚蟲的長棘海星,小機器人就會迅速游過去,在精準度達1厘米的定位上抬起它的機械手,給海星注射一針“死亡藥水”,來保護珊瑚。這個小機器人就是青島羅博飛海洋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的LBF-150(定制)海星打針機,是目前在這一應用領域國際上穩定性最好、精確度最高的微型水下機器人。
個性化定制,水下機器人代替潛水員
羅博飛成立已經四年了。從2013年入駐藍谷創業,到現在公司研發的物聯網水下機器人產品國有化率達到90%以上,這家專門從事海洋觀測裝備及海洋傳感器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在業內很快聲名鵲起。如今,公司的產品廣泛應用在大中型水產養殖企業、中廣核系統、華能水電系統、國家海洋漁業局系統、國家深潛基地、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所等單位,而且多數都是以個性化“定制”的姿態問世。
在羅博飛研發實驗室里,公司的技術總監范平正帶著研發團隊反復調試一臺水下機器人,這臺機器人與其他的“小伙伴”看起來沒有太大區別,但因為客戶提出了特定需求,研發團隊就需要對它進行模塊加裝和功能調整。“我們和那些大型機器人廠家不同,他們的產業規模依靠走量,而我們不追求量,追求的是與每一個使用目的最匹配的效果。”范平告訴記者,羅博飛的水下機器人都具備升級潛力,客戶需要搜救,就加裝定位裝置、機械手;客戶需要海洋觀測,就加裝水質監測儀和專用攝像機;客戶需要水下娛樂活動,就加裝VR裝置……
互聯網遙控,微型機器人時代即將來臨
今年上半年,中科院南海所的一項研究課題需要水下機器人對珊瑚礁的生態圈進行監測,并對珊瑚生長構成威脅的長棘海星采取措施。目前,國際上在該領域研發水下機器人的只有澳大利亞和日本,日本提出了與我國類似的解決方案,但沒有進一步拓展研究;澳大利亞的水下機器人是無纜式游走,在我國海域特別容易被漁網掛住。課題組負責人在國內外轉了一圈,最終選擇向羅博飛定制一款海星打針機。
在范平看來,今后除了特殊工程需求,水下機器人小型化是未來發展趨勢,例如海洋監測,將會是一群小型機器人協同上陣。
前不久,羅博飛研發出了最新產品LBF-300A,這款針對海洋牧場開發的重量輕、抗流能力強的觀測型水下機器人是LBF150的全新升級,潛器配備深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電子羅盤,具有定深、定向、上浮、下潛等功能。記者采訪的時候,范平正在給羅博飛設計服務器,打算開設一個遠程操控平臺,普通市民只要登錄羅博飛的網站,用自己身邊的鼠標就可以點擊控制羅博飛試驗水池里的LBF-300A水下機器人,親眼看看水下機器人搭載著各種監測設備如何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