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一場立冬時節的中藥材機械化采挖現場演示會,在宕昌縣理川鎮拉沙村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的田間地頭進行,標志著當地農民的中藥材采挖實現了機械化作業。
由縣農機管理局和理川鎮共同組織的這次現場演示活動,首先在兩臺山西4U_1“津海津”牌中藥材挖掘機和當地藥農趙彩玉、張狗才母子之間展開的一場人機采挖黃芪比賽中拉開序幕,吸引了包括農牧局、藥材中心、理川鎮等單位以及周邊合作社、藥材種植大戶等許多干部群眾的觀摩學習。從不到半個小時的比賽結果來看,中藥材挖掘機不論在挖藥速度還是出藥質量上,都遠遠超過了半工半勞的人力所為,機械化作業的勞動效率非常明顯。看著黃芪挖掘機一路轟鳴,又快又好地出色表現,現場觀眾一個個豎起了大拇指,就連起初還擔心機器采挖會有損黃芪根莖完整性的藥農,也紛紛打消了心中的疑慮。
縣農機管理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宕昌縣農機局根據全縣中藥材生產實際,在省市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創建中藥材機械化收獲示范點的有利時機,為全面提升當地中藥材產業的科學化水平,解放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效率和市場競爭力,先后在理川、阿塢等鄉鎮重點打造中藥材機械化收獲示范基地,大力引進和推廣黃芪、黨參、當歸、大黃等中藥材挖掘機械。通過舉辦現場演示會推廣了一批技術可靠、性能良好、作業效率高、適合當地中藥材機械化生產的作業機械,逐步破解了中藥材機械化生產過程中的瓶頸難題,降低了勞動強度,減少了勞動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助推了“精準扶貧”工作。
在現場演示會上,理川鎮黨委書記冶平忠做了一個人機采挖所需費用的數據比較,他說:“如果采用傳統的人工采挖方式,今年人工費每人每天是160元,一畝地的黃芪大概需要10個勞力,采挖費用就是1600元;如果用機械采挖,一畝地只需450元就能完成,而且是深耕深作,既省時省力,又降低了生產投入,增加了群眾收入。”前來現場觀摩作業的甘肅農業大學教授、宕昌縣中藥材產業特邀顧問陳垣,拿起一根剛剛出土的鮮黃芪興致勃勃地說:“像這樣的優質特等黃芪,一公斤干貨就能賣到七八十塊錢,若用人力費勁去挖,就非常不劃算了。”
據統計,目前宕昌全縣擁有各類拖拉機778臺,配套機具365臺套,機耕面積10.25萬畝,機播4萬畝,機收2.6萬畝,農機化綜合作業水平達12%,擁有農機大戶120戶,農機專業合作社10個,農機專業作業戶3158戶,農機從業人員總數達1.37萬人,為全縣中藥材機械化生產創造了條件,發揮了較好的服務和引領作用。(馬清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