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萬寶鎮磨子石村孫水河河畔的田野里,“嘟、嘟、嘟”的機械聲,聲聲入耳。走近一看,原來是該鎮農達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大型拖拉機操作手在耕種油菜,唱響了該鎮產業扶貧的主旋律。
據悉,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萬寶鎮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鎮“第一項民生工程”的頭等大事來抓,以“精準識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導向,因戶施策、因地制宜,依托現有的產業資源優勢,不斷創新產業發展新路徑。從今年上半年開始,聯合鎮農達農機專業合作社,采取“基地+貧困戶”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通過土地流轉、技能培訓和就業等方式,以此推進產業扶貧,確保農民合作社增效,轄區貧困戶增收,從而實現共贏。
目前萬寶鎮磨子石村的油菜基地占地總面積為300余畝,涉及到全村4個村民小組,直接受益農戶達170余戶。資金由政府財政全額投入,農戶只需做好后期的管理。
筆者從現場了解到,一臺大型拖拉機一天可耕種30余畝。其中,耕、種、施肥三步一步到位,比傳統式耕種快了差不多20倍左右,既省時、省力,又提效率。通過初步估算,油菜粗放式管理,畝產菜油約60斤;精細化管理,畝產菜油約100斤。該油菜基地的開發,可望使農戶的畝產純收入增加700-1200元不等。附近村民個個豎起大拇指:“黨的陽光政策就是好,產業扶貧全靠機械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