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蘇省開始全面實施農機綜合保險政策。截至6月30日,全省參加政策性保險的農業機械10.2萬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34%,累計保費5145萬元,財政補貼超過3500萬元。上半年,全省共發生農機保險事故979起,事故率0.95%。從全省各地情況看,此項政策實施,增強了農民保障水平,促進了農機管理服務,得到了農民、保險機構和農機部門的肯定和認可。
一是進一步明確政策。省農機局會同省財政廳、江蘇保監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機保險工作的通知》,明確從2017年起,財政給予保費補貼的農機保險險種統一為:農業機械綜合保險和上道路行駛的拖拉機交強險。
二是組織保險經辦機構選擇。上半年,南京、無錫、徐州、常州、連云港、淮安、揚州、鎮江8市組織保險經辦機構公開招標,至此全省13個市均完成了保險經辦機構的選擇并簽訂了合作協議。全省承辦農機保險業務共7家,分別是人保、太平洋保險、中華聯合保險、紫金保險、中國人壽財險、大地保險、渤海保險。
三是加大推進力度。多地在省財政補貼的基礎上增加了補貼比例,達到60%以上,南京、無錫、常州、蘇州、鎮江等蘇南地區達到80%以上。在省局組織業務培訓的基礎上,市縣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業務水平。多地組織實施“送險下鄉”活動,方便農民投保。通過編發手機短信微信、張貼標語、發放宣傳資料、設置宣傳欄、接受群眾咨詢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增強農民風險意識和保險意識,提高參保積極性。
四是探索完善理賠機制。市縣農機部門和保險公司加強合作,按各自職責進行事故勘察、責任認定和定損理賠,積極探索農機財產損失定損理賠的標準和方法。鹽城市農機安全監理所和中華聯合保險公司建立按季度理賠疑難案件聯席會議,確保不惜賠、不濫賠。南通市通州區結合具體案件探索農機折舊及財產損失賠償標準研究。
上半年,農機保險政策實施還存在投保率不高、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按統計數據,全省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總數為111萬臺,上半年共投保10.2萬臺,投保率僅9.1%左右。在地區發展上,揚州、鹽城、淮安、南通4個市投保數量較高,超過6.5萬臺,占64%,其中揚州突破2萬臺。高郵、寶應、江都、如東、大豐等縣投保數量較大,高郵市達到9118臺,超過部分省轄市的數量。蘇北部分地區政策實施剛剛起步,投保數量較少。有的地區還存在農機培訓、領證難問題,也制約了一部分農民投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