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呂梁5月17日消息(記者李楠 呂梁臺記者劉丹)近日,在山西省方山縣馬坊鎮陳家灣村的地里,一臺大型拖拉機攜帶便捷式的馬鈴薯播種機,在田野里來回穿梭。據了解,這是該村剛剛采購的馬鈴薯播種機,播種機的投入使用比以前人工種植馬鈴薯的效率提高了數十倍。
今年65歲的楊來旺是陳家灣村地地道道的農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塊土地上,靠種莊稼維持著生機。因為當地的土壤、氣候等條件制約,老楊種植面積最多的就是土豆,一到種植土豆的季節,可以說是全家總動員,上下忙活,有的切土豆種子、有的撒肥料、有的點土豆子,投入這么多勞力一天下來才能完成一畝地的任務。可是自從村里第一書記楊滿紅買來這臺馬鈴薯播種機以后他的這些后顧之憂全部解決了,村民們臉上都笑的樂開了花。
楊來旺:“以前我們(種土豆)是用牛耕地,得一天,還得兩三個人,現在村里鬧回這個機子來以后,每畝地有20分鐘到半個小時就完成了任務,而且一個人就夠了。起壟是科學的。扶貧隊還給我們免費提供種子、免費播種,我們貧困戶十分滿意。”
陳家灣村是一個純農業村,土豆、玉米、紅蕓豆為主導產業,無礦產資源。全村總戶數152戶、407人,其中農業人口406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9戶、283人。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以及勞務輸出打工為主。全村總面積8356畝,其中耕地面積2680畝,人均耕地面積6.6畝。由于當地的土壤、氣候等條件的限制,種植馬鈴薯是最大的優勢,所以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好幾畝,但是多年來由于土豆品種不換代,勞動力少,傳統種植模式等這些因素,導致產量一直下降。針對這一情況,第一書記楊滿紅看到眼里急在心里,于是經過多發考察,學習,最后引進了這臺全自動馬鈴薯播種機。不光如此,陳家灣村還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給予各種補貼優惠。
馬坊鎮陳家灣村第一書記楊滿紅:“咱們現在采用的是高壟雙行種植技術,能有效的地域自然災害,有利于它的膨大,我們預計再有五六天種植就可以全部結束。陳家灣村有種植土豆的傳統,目前規模達到1000畝以上,以往種植模式,包括種植模式、缺少勞動力、品種陳舊,造成產量一直提高不了。經過近日,我們村民會議的研究確定,今年我們村決定給全部的建檔立卡戶發放種子,在有就是利用科學的種植方式把馬鈴薯種植好,提高產量。目前有40000多斤的土豆種子已經全部發放到貧困戶手中。預計,通過這種先進的種植技術,每戶貧困戶預計能增收2000-4000之間。”
據了解,這臺馬鈴薯播種機是集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施肥、起壟覆膜、播種一體化,它有三大優點,一是施肥可以集中施肥,不浪費肥料,節約成本;二是起壟可以使馬鈴薯便于膨大;三是覆膜可以保水保墑,抑制雜草生長。而且播種間距均勻、無漏播、重播,著實讓人耳目一新。農機手
“ 這土豆種子得切的大一點了,倒到這里面以后經過震動,鏈子上帶起來,帶起來翻下去就到了地里了,前面有的噴農藥的、施肥的,還有噴殺草擠的。這樣一斗子土豆種子能種一畝地。
機械化播種馬鈴薯不僅省時省力,還可以大幅度提高馬鈴薯的產量,據了解,下一步陳家灣村還將進行馬鈴薯育種擴繁,擴大馬鈴薯種植面積,多多引進適宜陳家灣村農作物先進機具機械,積極探索機械化種植農機化發展新模式,實現了農業增效和農民節本增收,從而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馬坊鎮陳家灣村第一書記楊滿紅說。
據了解,下一步,他們還申請了土豆窖的項目,通過先進的技術種植,土豆窖的儲藏,這一系列的措施,力爭今年實現脫貧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