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2016年,農業機械化率、農用水利用率、農產品加工率、農業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現代科技正在加速引入農業。
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65%,機械作業主導的局面更加明顯。2016年農業機械化發展呈現農機規模有增長、結構有優化、薄弱環節有突破的特點。農機總動力預計達11.44億千瓦,同比增長2.4%;市場需求大、供給缺口大的大中拖、聯合收獲機、插秧機、烘干機保有量增幅分別達到7.4%、8.2%、6.0%和19.5%,遠高于普通農機增速,主產區秸稈處理、高效植保、產地烘干能力明顯增強;水稻種植和玉米、油菜、馬鈴薯、棉花收獲等薄弱環節機械化率增幅均超過3個百分點,農業機械化正向著全面、全程、高質、高效發展。
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超過65%,農產品向中高端、優質制成品加快轉變。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主要是賣原字號、初制產品,隨著加工裝備改造升級、加工技術更新換代,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大大提高,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超過2.2∶1,農產品的產業鏈更長了,增值空間更大了,農業的競爭力更強了,滿足了人們“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營養健康”的需求。
農業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成為農業發展的“加速器”。2016年信息進村入戶試點擴大至26個省份的116個縣,益農信息社達到2.4萬個,累計為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公益服務630萬人次,開展便民服務1.1億人次,成為農民對接市場、了解信息的重要窗口。農業物聯網試驗示范省份達到8個,推介農機精準作業、溫室環境自動監測與控制、水肥藥智能管理等426項技術、產品和應用模式,智能農業、智慧農業加快發展。(據《農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