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的推動力、自主創新的內驅力、宜居城市的拉力、大項目及招商引資的帶動力,是長沙經濟的強勁動力。而據長沙市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新材料產業已取代工程機械產業,成為長沙第一大產業。
據長沙市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長沙實現GDP逾4280億元,同比增長9.2%。另有權威統計數據顯示,在全國33個重點城市中,2005年至2015年,長沙GDP由1520億元增加到8510.13億元,增長了460%,增速領跑全國!
長沙市經信委有關專家表示,深化改革的推動力、自主創新的內驅力、宜居城市的拉力、大項目及招商引資的帶動力,是長沙經濟的強勁動力。
工業邁入“萬億俱樂部”
2005年,長沙全部工業總產值為1300.62億元。到2015年,長沙工業總產值便達到10565億元,邁入“萬億俱樂部”,增長10.6%,占我省的1/3,擁有新材料、食品、工程機械、電子信息四大千億產業集群;規模工業增加值達到3228億元,同比增長9.2%,居全國省會城市第7,高于全國3.1、高于全省1.4個百分點。據長沙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今年1-7月,長沙經濟運行穩中向好,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4%;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穩居全省第一,主要指標增速走在全國、全省前列。
從1300億,到突破10000億,從千億產業零的突破,到擁有四大千億產業集群,長沙工業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長沙市委、市政府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一系列舉措的全力推動。
據了解,長沙工業總體上已有完善的頂層設計。積極響應、貫徹國家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創新創業”、“供給側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先后出臺“智能制造、互聯網+、小微兩創”等30多個政策和實施細則,明確了構筑一個高端、智能、高效、綠色的現代工業新體系的總體思路。
多點支撐產業格局更加凸顯
目前,長沙工業已有較優的產業結構。
工業實現了單點支撐向多點支撐的轉變。長沙工業經濟由傳統的工程機械“一業獨大”、單點支撐,逐步發展到有工程機械、新材料、電子信息和食品四大過千億產業的格局,汽車、移動互聯網、生物醫藥、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四大新興產業成為長沙工業新的增長極,千億產業和新興產業漸次發展。2015年,新材料的產值達到2621億元,取代工程機械成為長沙第一大產業。
工業方面實現了粗放招商向產業鏈招商的跨越。據介紹,近年來,長沙注重開展二次招商、以商招商,突出完善優勢產業產業鏈,三年來共引進50億元以上的重特大產業項目32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
同時,工程機械、食品煙草、汽車及零部件等傳統優勢產業繼續穩步前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節能環保與新能源、智能制造裝備、新能源汽車、北斗產業、VR產業蓬勃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服務型制造業發展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