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10”!“啟動”!隨著陳世磊一條條短信指令發出后,田地里一臺智能噴灌“機器人”開始工作,噴出的水滴如天女散花般灑落在了田地里,并以每小時10米的速度緩慢移動。筆者日前從平度相關部門了解到,歷經兩年研發,農民發明家陳世磊研制成功了國內首款智能噴灌機。
小作坊鼓搗出大機器
今年39歲的陳世磊從小喜歡玩各種機械,1998年他從中專畢業后在建筑工地打過工,后來回家種過地。“一次澆地時,我看到父母和村民在澆水時都很辛苦,要從深水井里抽水,還要拉扯管子,一天下來也就能澆四五畝地。”看到這一幕場景后,陳世磊暗下決心改變現狀。
2013年,陳世磊成立了公司,拉了親戚共3個人開始了研發工作。“以色列的農業機械最先進,我就從網上找了一個噴灌機的照片,打印下來照著圖片來研究。”一張6寸照片成了陳世磊研究新機械的原始圖紙,他憑借扎實的機械功底,采用倒推方式一點點來設計機械的零部件。
在研制第一代產品時,陳世磊花光了工作10年來的10多萬元積蓄,又從親戚朋友那里借來近20萬元繼續研發。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一頭扎進了工作間,連春節期間都很少外出串門。在研制核心部件水渦輪時,陳世磊光是在紙上畫的草圖就有70多種,自己用機床加工的水渦輪就有50多個,從厚度和角度上逐一來調試。“最苦的時候,我好幾次都想放棄,但是一看到家人的眼神,我又鼓起了勇氣,我想讓他們從繁重的耕種生活中解脫出來。”歷時4個月后,第一代噴灌機研制成功了。
給噴灌機裝上大腦
研發成功噴灌機成了村里的稀罕物,陳世磊親自來給大家演示,一天就澆了50畝地,一下子吸引了很多村民的目光,不少種植合作社來租賃這臺機器使用。
讓村里人擺脫了原先的勞作困苦后,陳世磊又把目光瞄向了更大的市場。“國內生產噴灌機的企業有10多家,我想把這款產品銷售到更多的地區,就必須在創新上下功夫。”陳世磊說。很快他繼續改進噴灌機,又生產出第二代噴灌機,解決了第一代機器存在的水壓損失高和浪費電力的問題,第二代機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今年6月份,陳世磊又研制成功了第三代智能噴灌機,產品由桁架、滾筒、PE管、變速箱、智能回收控制系統組成,噴水桁架寬幅調節2米到36米,高度最高可達到7米,適合小麥、玉米、蔬菜等多種農作物灌溉作業。“噴灌機械在全國各地都有生產,但能夠實現智能化操作,還是全國第一家”,平度市農機局副局長石現進說。
持續不斷的創新研發
“新產品吸引了國內眾多客戶,目前,產品已經銷往東北三省、內蒙、山東省內等地100余臺。”陳世磊告訴筆者,第三代智能噴灌機處于單向智能階段,無作物的田地,噴水桁架設備需要拖拉機牽引鋪設;有作物的田地,需要卷揚機用鋼絲牽引鋪設,可以不傷害作物。
下一步陳世磊要研制智能終端,實現通過智能終端控制多臺噴灌設備,通過網絡達到遠程控制,還要在全自動化上下功夫,解決桁架噴水設備的鋪設自動化問題,打造一支適合現代化農業澆灌需求的“智能噴灌機器人軍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