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訊(實習記者周峻峰)中文大學一支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團隊,設計出雙臂式內窺鏡手術機械人,每一個直徑僅3.8毫米,兩臂可同時夾住胃膜,一邊切除腫瘤,減少病人刺穿出血及縮短手術時間。團隊力壓40支來自五大洲的參賽隊伍,在中大舉辦的全球首個“環球創新醫學工程設計大賽”中獲得金獎、最佳香港隊伍獎及挑戰獎。
內窺鏡手術機械人得獎的七人團隊,六人是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本科生或碩士生,及一名擔當顧問的外科學系教授。團隊副隊長、碩士生梁潤誼稱,機械人如同“切牛扒的刀叉”,可同時做到切除和定位兩個功能。傳統的內窺鏡手術,鏡頭與工具連合固定,鏡頭和工具移動只能往同一方向,醫生同時操作兩邊,容易刺穿腸道造成出血。新設計的機械人則是“手眼分開”,前端鏡頭及兩只機械臂可獨立移動,醫生只需將鏡頭位置固定,專心操作機械人施手術,減低刺穿風險。
梁潤誼稱,內窺鏡手術工具一般直徑五至六毫米,只能前后移動,而這款機械臂設計的最大困難,是將每個機械臂直徑縮小至3.8毫米,并提供五個自由度,包括前后、上、下、左、右靈活移動。是次比賽由中大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主辦,中心主任兼中大外科學系教授趙偉仁稱,得獎團隊設計屬臨床前期研究,醫療新器材一般需時數年甚至十年以上才能普及使用,他們花三年去克服機械工程在醫學上應用困難,令設計更人性化,在腸道細小空間仍能進行復雜動作。他期望新設計有助減低外科醫生刺穿腸道出血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