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務崗位三十年,保障安全飛行上萬架次,特級空中機械師余信和用行動贏得飛行員的點贊——
“有老余在,我們心里就踏實”
7月上旬,南京軍區某陸航旅機務大隊特級空中機械師余信和兩次走上領獎臺:被軍區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被該旅樹為先進典型。
記者與余信和約好,領完獎后進行采訪。沒想到,剛走下領獎臺,余信和就直奔訓練場。在停機坪,記者費了不少工夫才找到他。
“真不好意思,心里想著下午要飛行的事,把采訪這事給忘了。”余信和像犯了錯的小孩,紅著臉撓了撓頭。
“肯定是真忘了!余信和心無旁騖、一心一意干機務,默默奉獻了30年。”該旅政委陳志介紹,余信和1985年入伍,翌年主動申請參加邊境自衛還擊作戰,5個月的時間,先后參加了40多個架次的傷員后送任務。
“參戰的經歷讓我明白,沒有過硬的本領,精忠報國就是一句空話。1991年11月,在我26歲生日前兩天,因業務素質突出,被任命為空中機械師。”余信和回憶說,那晚他怎么也睡不著,反復琢磨領導的囑咐:“空中機械師責任重,一手托著國家巨額財產,一手托著戰友生命,哪只手打滑了都會出大事。”
心中有責任,工作有激情。每次執行任務,他都要把每個點位查到、每個部位看到、每個電門摸到。
去年的一次飛行訓練,在直升機開車檢查時,余信和發現機身下的地面有一塊不起眼的油跡。是正常加油濺出來的,還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大家覺得沒有必要深究,可他堅決要求關車進行全面檢查。結果,是某連接管嚴重泄漏。直升機若是帶“病”升空,后果不堪設想。
正是憑著這股認真勁,余信和在機務崗位工作30年,經手起飛的“獵鷹”上萬架次,全部安全返巢。
“飛行時有老余在,我們心里就踏實!”說起余信和,該旅的飛行員無不點贊。一次場內飛行時,發動機增壓泵突發故障,處置不好極可能發生空中停車,飛行員額頭頓時冒了汗。危急關頭,余信和憑著豐富的經驗,指導飛行員減小功率、降低速度,最后安全滑跑著陸。這些年來,余信和成功處置空中大小險情近百次,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1小時飛行,10小時準備。機務維護工作非常辛苦,夏天烈日當空沒有一絲遮擋,跑道地表溫度最高能達到50多攝氏度。余信和在直升機尾梁里檢查,一趴就是半個多小時,出來時衣服往往能擰出水來。
“老余的兵齡比我年齡還長,可年近50的他,依然帶頭鉆尾梁。”同機組的中士機械員劉戰朋談到。余信和說他這輩子就干這個活兒,已經習慣了,不干反而渾身不自在。
彎弓當滿弦,將士戴甲眠。余信和一年有200多天在外場,有時天不亮就趕到外場,直到午夜才能回去,從來沒有缺過場。
入伍30年來,余信和安全飛行時間超過5500小時,先后圓滿完成汶川地震救援、奧運安保、世博安保等重大任務20余次,培養機械師、機械員200多名,編寫的20多項機務排故教案被總部和院校錄入機務維護教材。個人先后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多次被評為“優秀機務工作者”,其所在的機組14次被評為“樣板機組”。
“作為全旅最老的空中機械師,再過幾個月就達到飛行退休年限了,但他從不擺老資格,至今還擠在4人一間的集體宿舍內。”該旅領導由衷贊嘆,他用行動在祖國的藍天上鐫刻出了新一代革命軍人好樣子。
鐵翼飛旋,氣流激蕩。余信和隨某型運輸直升機騰空而起,飛向遠方,留下一條壯美航跡……(代烽 李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