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土寸金的鬧市區智能化立體停車樓,平均不到2平方米即可停放一輛小車。4月22日,禪城區第一個全智能化立體機械式停車庫—東翠園立體機械式車庫正式運行。據悉,未來兩年內禪城還將建設6—8個這樣的停車庫。
占地不到2平方即可停一輛車
不少細心的市民會注意到,在普君地鐵站C出口斜對面,一座標志有“P”停車場字樣的立體停車庫拔地而起。4月22日,該停車樓正式啟用,這個總占地面積約306平方米、高49.8米的車庫,設計車位總數達到192個。
車主將車駛入后只需要在入口閘處取卡,四個入庫口的LED屏將自動指引車主“自助”停放車輛,全程不需要工作人員幫忙。車庫內的1—12號位置可停放高度不超過2.05米的車輛,其他車位則可停放高度不超過1.55米的車輛。車主將車停入車庫后,車庫內的感應裝置能感應到人是否已經離開車庫。車庫自動關閉大門后,汽車像坐電梯一樣停入高層車位,車主則可通過車庫外的LED屏獲知自己車輛停放在哪一層。記者注意到,從車輛入庫,到升到高層停放好,只需要90秒。
在收費標準上,該停車庫目前執行的收費標準是5元/小時,過夜15元,單日封頂85元,不過,由于剛剛啟用、運營方表示截至本月28日,該停車庫免費使用。
作為禪城區第一個全智能化立體機械式停車庫的建設運營方,廣東中車智庫停車場建設有限公司負責人將立體機械式停車庫與傳統停車場做了對比,傳統停車場停50輛車需要1650平方米,平均每輛車占地33平方米,而現在,東翠園停車場占地面積306平方米即可停放192輛汽車,折算下來,平均不到2平方米的占地面積,即可停放一輛小車。
引入社會資本投資1800萬建設
筆者了解到,禪城汽車保有量與停車位之間的供需矛盾很突出,根據2014年的數據,禪城區小汽車保有量已經增長到35萬輛,而2013年佛山市交通發展白皮書統計數據顯示,全區共有固定停車泊位僅12.7萬個。
按照計劃,禪城區將在兩年內建設6—8個立體停車庫。目前,除同濟路的立體停車庫已經動工建設外,其他選址的停車庫因為土地、規劃等條件的限制,推進并不十分順利。對此,禪城區規劃部門負責人表示,將研究相關的優惠政策,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停車場建設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東翠園停車庫項目是引入社會資金進行投資建設,采用BOT形式選定投資主體,總投資人民幣1800萬元,由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和運營。“東翠園停車庫已成為一個示范樣板,已有很多人來咨詢這個項目的建設。”禪城區祖廟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類型的立體停車庫目標不是針對居民停車使用,更重要的是緩解重點區域的公共停車難問題。
該負責人表示,未來,祖廟街道將積極開展立體停車樓的選點建設工作,如公交、地鐵站換乘站選點,商圈核心地段選點及利用轄區賓館、醫院等現有停車場改建等方式加快立體停車樓的建設工作,以緩解重點區域、重點項目、重點單位的停車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