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石阡縣農機部門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機增力”的目標,始終把農機化服務園區建設作為農機化事業全面發展的主要抓手,切實讓園區內的農機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服務隊參與建設,著力打造技術含量高、農機裝備精良、示范效應突出的農機化園區,引領現代農業快速發展。
隨著國家連續出臺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業的重視,及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實施,農業機械化越來越得到了石阡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在農業園區建設中采取政府牽頭、部門配合,保障園區農業機械化順利建設。選派農機、農藝專業技術骨干指導茶葉、糧食生產、烤煙等全程機械化作業的質量、數量和技術。打破傳統生產格局,使農業生產經營方式通過土地流轉,實現了有限土地資源的整合,使土地最大化的節省了生產成本和勞動力,達到規模化建設的效應。
農機主管部門充分利用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和農機化項目資金為園區引進先進、適用的配套農機具,以點帶面促進農業園區快速發展,至2013年以來,該縣園區購機補貼投入400多萬元,拉動園區農民投入1000多萬元。結合石阡縣農業園區產業布局,2013年來先后新建了本莊鎮樂橋農機專業合作社、龍井生態高效苔茶示范園農機專業合作社、大屯農機專業合作社、五德水果生產機械化試驗示范項目和兩個抗旱應急服務隊建設項目等7個,投入項目資金140萬元,拉動農民投入500多萬元。
遵循“自愿、有償、互惠、互助”的原則,實現農戶與園區的土地流轉,園區里的農業生產機械操作手用工,優先使用被流轉土地的農民,使他們成為農業產業工人,增加家庭收入。利用農機化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結合該縣茶產業、水果、烤煙產業,加大園區全程機械化生產操作手技術培訓力度,聘請農機專家講課,舉辦現場會、觀摩會,召開全省茶葉機械化管理現場會,使廣大農民在生產觀念上對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的認知度。
目前全縣大型農機裝備和科技含量的新型機具迅速運用到農業生產中,農業園區耕種收機械化作業水平從25%提高到50%左右,園區農機具的數量激增,促進了農田和產業作業機械化水平全面提升,使石阡縣主要糧食作物機械化作業薄弱環節得到加強,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