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通訊員 王文紅)“有一段時間沒來寧陜,這次來后發現寧陜的環衛設施變化真大,機械化大大提高了。”“是呀,我們這里現在環衛保潔已經是機械運作與環衛工人打掃相結合了,街道更干凈了。”7月份以來,寧陜縣投資75萬元先后購買了掃路機、掛桶式垃圾車、灑水車、掛鉤式垃圾桶,改造了垃圾轉運車,環衛設施引入機械化,人機結合提升保潔水平。
5月之前:垃圾清運過程中塵土飛揚 效率低下
寧陜縣城依山傍水,城區共有道路21.72公里,總面積18.67萬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9.68平方米。5月份之前,縣城有露天垃圾池8個,有舊式垃圾桶120個,用于收集市民生活垃圾;環衛工人每天騎行環衛車將垃圾桶的垃圾掏出,運往就近的垃圾池或中轉站,又將垃圾池的垃圾一鏟鏟倒進垃圾車,各垃圾池的垃圾由三、四個環衛工人裝滿一輛垃圾清運車要用上3個多小時,鏟的過程中塵土飛揚,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同時形成二次倒運,費工費力、效率低下。
露天的垃圾,碰上風、雨,散亂在垃圾池外,特別是夏季,環衛作業量增大;從垃圾桶掏垃圾,既費事也加大了工作量,保潔質量和效率都受到了影響。
舉措:爭取財政資金75萬元購買環衛設施 人機結合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寧陜縣雙創辦堅持深化環衛公司改革,實行垃圾清運、衛生保潔分離,7月份以來,又著手改善環衛設施,爭取財政資金75萬元先后購買了一輛掃路機、一輛自裝卸式掛桶垃圾車、一輛灑水車、三百五十個掛鉤式垃圾桶,改造了一輛垃圾轉運車、一輛三輪摩托車,主街道的垃圾通由自裝卸式掛桶垃圾車、垃圾轉運車運輸,背街小巷、大車去不了的地方的垃圾桶,由三輪摩托車負責運輸。
為了讓購買的機械化環衛設施發揮作用,寧陜縣雙創辦邀請專業公司的技術人員對環衛工人進行了技術培訓,從8月份開始進入機械化運作,采取人機結合方式,實施縣城主、次干道早晨、晚上普掃。掃路機每天早上7點到11點、中午一點到3點半、下午5點、晚上8點半分四個時間段循環在縣城主街道進行工作。城區群眾高興地說:“有了掃路機以后,街道比以前更干凈了,灰塵也少多了。”
新設備使用后給縣城帶來的變化
掃路機保障了主街道的衛生保潔,背街小巷、大車不能去的地方,就成了三輪摩托車大顯身手的地方,利用三輪摩托車輕便、靈活的優勢,2名環衛師傅每天輪流從清晨 6點半到晚上十點半上班,每一個班要倒掉垃圾50桶,有時候達到了70桶。掛鉤式垃圾桶封閉了垃圾,整潔了市容,居民們說:“新式垃圾桶既方便運輸,又不讓垃圾到處散落,讓街道更干凈、更衛生了,真好。”
自裝卸式掛桶垃圾車和改造的垃圾轉運車,每天早6點、午3點由2位環衛師傅分別開著,分區域將城區的垃圾桶掛上去倒了垃圾后再放回原位,將垃圾運往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理;中轉垃圾車負責將城區6個中轉站的垃圾運往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理。據統計,每輛車一次至少要運走2噸垃圾,三輛車一天下來就要運走16至18噸垃圾。自裝卸式掛桶垃圾車、掛鉤式垃圾桶的引入,再也不用環衛工人一鏟一鏟地鏟走垃圾,露天垃圾池已經成為昨日黃鶴,寧陜縣的垃圾清運開始了新的歷程。
新動態:已購20多個手拉式保潔桶 近兩三日將投入使用
12月12日上午,當筆者向縣愛衛辦負責人了解環衛設施有關情況時,該負責人介紹,寧陜縣已于近日新購回20多個手拉式保潔桶,將于近兩三日投入使用,環衛工人不用再像以前使用腳蹬式保潔車那樣費力費事,新引入的手拉式垃圾桶使用起來環衛保潔更方便、更省事。
問起環衛設施改善的感受,從事環衛工作多年的張師傅高興地說:“機械化就是好,既為我們減輕了工作量,也減少了垃圾二次污染的機會,夏天行人走在街上也不怕臭了,還大大提高了環衛保潔質量和效率,人們的居住環境更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