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是目前全球第二大致死疾病,每年死亡病例達620萬,其中約有170萬患者出現卒中相關性嚴重并發癥,導致殘疾,而肢體癱瘓是主要殘疾癥狀。高科技機械臂可改善病人生活質量。
浙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建民介紹,此次參與臨床試驗的小劉患有復雜性難治性癲癇,需要行顱內埋藏電極來進一步分析皮層腦電。通過開顱電極埋藏手術,小劉大腦表面的運動感覺區被植入了一塊長4厘米、寬8厘米的電極。
電極可持續監測其腦電活動。通過小劉十多次“石頭、剪刀、布”的動作,科研人員建立相關模型,“解密”的腦電信號再“指揮”機械手,控制其手指活動,目前吻合的準確度達到80%左右。此外,通過對小劉的腦波進行判斷,機械手還能與其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
記者了解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面向運動的腦機接口經歷了迅速的發展。二十一世紀以來,國際頂尖實驗室先后實現了大鼠意念壓桿、猴子意念取食及人腦電控機械手抓取巧克力等。發達國家紛紛投入巨資啟動腦計劃研究,其中腦機接口技術作其中重要一項。
在全球范圍內,目前國際上腦機接口技術在人腦中的應用已可以較好地實現意念控制下對某一具體物件(如紙杯、球)的成功抓握,即這種控制精確到手指動作的水平。
“目前國際上通過“意念”控制外部設備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但這一技術的發展前景讓人向往。一旦相關技術成熟之后,在可預見的未來,該領域的研究將會擴展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甚至可以增強和擴展正常人的生理機能。”鄭筱祥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