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七屆一次理事會上,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總工程師祝憲民提出,我國紡織行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工作已經全面展開,未來要在2020年和2030年分兩個階段,完成相應的發展目標,最終實現紡織工業的第三次革命。
祝憲民說,第三次工業革命已經向我們走來,發展先進制造、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發展規劃優先主題。對于機械制造來講,其核心就是發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
我國紡織行業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方面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目前國內已經有數字化的紡紗工廠、針織內衣工廠、筒子紗車間等。但與德國等歐洲先進國家相比,我們還有很大差距。
根據目前行業的基礎和發展現狀,祝憲民認為紡機行業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要分兩步完成。
第一步,到2020年,在紡織行業全面推廣三維度上的三個集成;進一步擴充裝備的功能,如紡紗過程的自動接頭,提升裝備智商,如根據噴氣織機的瞬時需氣量,制備壓縮空氣;建立電子商務、erp工廠、車間mes及設備現場總線的信息集成示范。
到2030年實現對能耗的間歇控制向全面控制的轉變;實現裝備的遠程監控向設備運轉狀態的云端預測轉變;實現從大規模流水線生產向規?;亩ㄖ粕a轉變。對于紡機企業來說,就是要把數字化制造融入裝備設計及制造過程中。
祝憲民說,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一方面是企業自身要重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另一方面還要加強制造企業間的聯合與合作,使產業鏈成為一個整體,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