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獲悉,為加快基本產業轉型發展、集聚發展,加快形成規模體量較大、技術創新能力強、產業鏈條完善、產業集聚明顯、核心競爭力強的產業優勢,我市分別出臺汽車產業和機械裝備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管理辦法,設立共計1億元的汽車及機械裝備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其中,市財政每年安排市本級汽車產業發展引導資金6000萬元,并逐年按一定比例增長;每年安排機械裝備產業發展引導資金 4000萬元,實施期限為2013年至2015年。
市經信委、市財政局聯合出臺的《揚州市汽車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管理辦法》規定,新設立的6000萬元/年發展引導資金,重點對在揚州市域內注冊成立、依法開票納稅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從龍頭骨干企業做大規模、發展關鍵零部件、重大新產品研發、企業品牌推廣、本地配套體系建立及有關特別貢獻人員等方面進行獎勵扶持。
該《辦法》規定,凡企業當年開票銷售額在5億元以上的;新建零部件項目產品屬于我市重點發展的關鍵零部件、在全國同行業具有領先水平、技術設備投資不低于5000萬元且項目建設期不超過2年的;技術設備投資不低于1500萬元、實施周期一年以內,實施企業上一年度入庫稅收300萬元以上且同比增長5%的;產品具有國內領先水平、促進行業產品升級效果明顯、得到國際國內知名整車企業認可的零部件研發項目等,都可以申報。
市經信委主任尤在晶表示,一個好的政策能發揮出極強的“杠桿效應”,撬動整個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因此,從政府獎勵角度,研究制定產業扶持振興政策,推動基本產業做大做強,迅速做出規模和集聚效應,非常有必要。
“過去,揚州汽車產業打的是整車牌,客車、特種車制造聞名全國。近幾年,汽車零部件配套產業的崛起,豐富壯大了揚州‘第一基本產業’的內涵和外延。”市經信委產業處有關人士認為,揚州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正面臨著從客車、特種車向高檔乘用整車研制轉變,從一般配件向高效柴油發動機及其后處理系統、高效汽油發動機、汽車電子轉變,從混合動力汽車向新能源汽車控制和純電動力系統等關鍵零部件領域轉變,“要完成這些跨越和突破,政策激勵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我市另一個基本產業——機械裝備產業,是揚州率先突破2000億元的支柱型產業。《揚州市機械裝備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管理辦法》提出,市財政每年將安排4000萬元發展引導資金,獎勵支持機械裝備企業做大規模、技術改造、重大新產品研發、首臺(套)裝備研制、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等,實施期限為2013年至2015年。
記者注意到,在鼓勵研制重大新產品方面,該《辦法》提出,機械裝備產業重大新產品主要包括:大型、高速、精密、智能、成套通用及專用機械;超高壓、特高壓電纜和超導電纜,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軌道交通、核電等特種電纜;智能變電站關鍵設備、智能配電設備、智能儀器儀表等等。這些新產品都與精密智能化、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智能電網、節能環保、數控化有關聯,后綴的獎勵支持條件是“具有國內領先技術水平、為國內外知名企業或國家重大項目配套的整機和零部件”。
“這傳遞出市委、市政府發展機械裝備產業的決心和信心。”揚鍛集團董事長潘云虎說,揚州機械裝備產業在國際上已經具有一定地位,從可持續發展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高度,需要更先進的技術支撐“揚州裝備”、提高“揚州制造”水平和實力,支持企業開發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不斷提高揚州本土機械裝備產品科技含量和競爭力,實現關鍵設備、部件替代進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