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作用大,人人把它夸,電話一響活拿下,如今種地真得法。”日前,記者在鄢陵縣采訪時,該縣柏梁鎮農民小張的這幾句順口溜真實地體現了如今農機在助推農民增收致富中的重要作用。
推廣新農機 生產添活力
“新農機是農民種地的好幫手,農民買新型農機的熱情很高。”鄢陵縣農機局負責人告訴記者, 今年麥收期間,該局組織在望田鎮大王莊村召開了農機新機具——履帶式收割機收割演示會。12個鄉鎮分管領導、全縣農機合作社負責人、農機合作社社員以及農機局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了此次演示會。履帶式收割機有結構緊湊、外形美觀、尺寸小、機動靈活等特點,作業起來更方便、更省力,在陰雨的天氣都能收得快、收得好,就算地里積了水,它也收得起來,極大地提高了作業效率,受到參會人員的一致好評,演示會召開得很成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忙的時候,種地不用愁著找人幫忙了。”該縣馬欄鎮一位正在忙著收秋的農民說,“收了玉米,秸稈還田,地里雜草也一干二凈,有了新型農機的幫助,種地成為輕松事。”
農機購置補貼打造“鋪路石”
據了解,為做好鄢陵縣2013年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鄢陵縣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制訂了《鄢陵縣2013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方案》,以指導具體工作實施。在購機補貼工作中,該縣農機局嚴格按照實施方案進行,全程公開、公平、公正,接受縣紀委的全程監督,使廣大農民真正享受到國家的惠農政策。今年上半年,上級下撥第一批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000萬元,截至2013年6月中旬,該縣共使用資金981.09萬元,補貼各類農機具633臺,受益農戶579戶,帶動農民投資2900余萬元。
農機合作社實現農業機械產業化
“截至今年6月份,鄢陵縣經工商行政部門注冊、取得法人資格的農機合作社28個。農機合作社社員613名,服務農戶4.6萬戶,從業人員2130人,合作社擁有大型機具2358臺。”該縣農機局負責人告訴記者。據了解,2013年以來,該縣農機合作社完成農機作業面積200余萬畝,深入南陽、湖北、山東等地區,其中單機作業純收益2萬—3萬元,比2012年有所提高,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鄢陵縣組織多數專業合作社從農民的實際需要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為完善民主決策機制,合作社成立社員大會,邀請縣農機局技術人員給農民講課,開展農機技術培訓,實現提質增產、節能增效。同時,合作社成立了“農機120”,“三夏”期間,巡回出診,上門服務,及時排除故障。該縣自合作社成立以來,在農忙季節與農戶達成作業協議,實行統耕、統防、統收等機械化作業,解除外出務工、孤、寡、軍烈屬、困難戶的后顧之憂;同時也擴大了作業區域,延長了作業時間,提高了機械利用率,增加了作業收入。
飽滿的大豆訴說著豐收的喜悅,肥碩的玉米傾吐著致富的歡喜,鄢陵縣農機局始終把農民的利益掛心上,給全縣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