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企業開始外貿轉內銷的不在少數,其中有些是迫不得已作權宜之計的小廠。而有些是借此機會進行市場調整進行品牌戰略經營的實力廠家。無論哪種情況,筆者以為,外貿轉內銷對五金五金行業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內銷之路不平坦
廣交會歷來被視為中國外貿的風向標和晴雨表,歷史數據顯示,廣交會的成交情況對出口具有較好的指示作用。同時,春季廣交會的成交情況的年內出口走勢趨同。但從105屆一期的出口額顯示,出口降勢仍將繼續,外貿形勢不容樂觀。本屆一期累計出口成交額130.3億美元,下降20.8%,其中對歐盟和日本的降幅達35%以上,對澳大利亞和美國的降幅分別為11.2%和4.9%.
發達國家外貿市場的出口出現大幅下滑的同時,也要關注對新興市場出口下滑的風險。本屆一期廣交會成交額顯示,對阿根廷、印度、東盟等市場有所增長,但是,對俄羅斯和巴西則分別下降42%和35%,甚至超過了對歐日市場的降幅。去年四季度以來,隨著金融危機的深化和蔓延,新興市場受到滯后影響越來越大,這也成為我國對新興市場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從目前來看,新興市場的經濟下滑趨勢未見好轉,要高度關注這些市場的出口風險。
打開內銷市場,一切從零開始
缺少品牌,同時面臨非常多的競爭對手,出口轉內銷企業面臨的挑戰不小。轉內銷不僅僅是把貨物拿到國內銷售這么簡單,而是重新拓展一個全新的市場。品牌樹立、渠道建設都需從頭開始。外貿型企業在轉做內銷市場時,有諸多的劣勢。即:無產品、無品牌、無渠道、無團隊、無經驗。很多外貿企業在轉型布局國內市場時承認,做內銷確實累,比如要增派人手做品牌、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