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朔城區以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為載體,大力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機械和技術,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努力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全力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機械化助推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2012年,全區農機總動力達到45.5萬千瓦,農機原值達到3.4億元,(耕、播、收)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達6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個百分點。
農機購置補貼作為國家一項強農惠農政策,在朔城區已連續實施了八年,補貼額度逐年大幅度上升,補貼資金從2005年的30萬元逐步提高到2012年的2500萬。機械化服務領域由原來單一的播種、耕整領域逐步滲透到農田管理、收獲領域,由種植業向畜牧業、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業等多元化領域邁進。補貼面覆蓋了全區15個鄉鎮(街道辦事處)200多個村,直接受益農戶累計達到了2000多戶。2012年,全年落實國家農機補貼資金2500萬元,位居全省第二,2013年,朔城區又以全市第一的成績被市里向省局推薦為全省農機化大縣。
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在朔城區的連續實施,使朔城區的農機裝備水平有了跨越式提高。全區農業機械總動力由2005年的29萬千瓦增加到2012年的49.5萬千瓦,各類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及其配套農機具保有量總數由2005年的2300多臺增加到2012年的16900余臺件,機械化綜合作業水平由2005年的不足30%提高到今年的68%。一大批先進、適用的新型農機具充實到農業生產第一線。
圍繞提升農機化整體運行效益,朔城區從政策、資金和技術指導等方面扶持,支持幫助農機戶和農業生產經營者創辦農機合作社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支持其開展社會化作業服務,提高農機服務專業化、組織化、產業化程度。2012年,全區農機合作社也發展到了42家,作業面積達100多萬畝;農機大戶已達到78戶,作業面積達60多萬畝,其中大興農機合作社和金田園農機合作社升級為國家級農機合作社示范社。同時,多渠道積極爭取投入與深挖現有資源潛力并舉,全面提高農業機械化發展公共服務能力,助推現代農業快速發展。
為更有效、更好地為農民朋友服好務,朔城區采用多種方法大力開展農機服務,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在廣泛開展和推廣農業新技術的基礎上,多形式、多渠道開展農機技術培訓,提高農民對新農業、新技術的認知程度,讓農民全面掌握農業機械的操作技能,全面提升農機從業人員素質,造就更多新型職業農民,促進了農機工作社會化、規模化、科學化發展。2012年,全區開展農機培訓10多次,培訓1000多人次。同時,朔城區組織協調有關生產企業組織強有力的技術隊伍,積極開展售后服務、零配件供應和操作人員培訓,充分滿足產品用戶的實際要求,為農業機械化水平再上新臺階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服務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