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農業部的安排部署,今年湖南部署啟動了雙季稻全程機械化攻關工作,在6月29日召開的全國早稻全程機械化模式攻關現場會上,湖南省農業廳透露,半年來,湖南的攻關示范工作進展順利,位于益陽市赫山區的4個示范基地預計早稻平均每畝增產60公斤。
按照《農業部糧食增產模式攻關方案》和《長江中下游水稻增產模式攻關總體實施方案》要求,湖南水稻增產模式攻關的總體目標是:通過攻關,集成推廣早熟高產品種、病蟲綜合防治、集中育秧、全程機械化、晚稻安全齊穗五項高產栽培技術,力爭到2020年全省水稻高產創建示范縣水稻畝產增加50公斤,輻射帶動全省水稻平均畝產達到450公斤,比現有大田畝產提高40公斤,水稻機械移栽達到50%,機械收獲達到80%。
今年以來,湖南在益陽市赫山區的八字哨鎮、龍光橋鎮、蘭溪鎮、泉交河鎮分別設立一個500畝的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基地,開展了早晚稻機械插秧品種篩選、插秧機械篩選、機插密度對比和不同育秧基質對比試驗,在四個基地并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示范推廣成熟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
半年的對比試驗結果表明,使用麻地膜育秧,可以促進機插秧秧苗早盤根,提早插秧時間5至7天,同時提高機插秧效率;7寸高速插秧機比9寸高速插秧機適用性更好、故障率更低,每畝基本苗也可因此增加2萬多;本地泥漿育秧基質能將根系固定,機插時帶土移栽,返青快,但浙江基質更適用于工廠化大棚育秧;使用催芽器快速催芽,不但發芽整齊,而且發芽率提高10%以上。
湖南省農業廳介紹,從早稻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效果來看,這種模式不僅可節約用工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且試驗基地早稻生長良好,畝平均有效穗、穗平總粒數增加,預計早稻單產比去年增產60公斤以上,輻射帶動赫山區早稻機插秧面積達到15萬畝,較去年增加了一半。
該廳介紹,雙季稻全程機械化攻關的實施,有效輻射和帶動了全省糧食生產的發展。今年湖南省早稻播種面積達到2189.4萬畝,比去年增加52.3萬畝。通過加速推廣25厘米行距插秧機,全省機插秧面積達到600萬畝,比去年增加一倍。最近苗情調度表明,早稻畝平總粒數比去年增加,早稻單產有望提高,總產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