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縫制設備使用周期長,市場需求變化大,極大部分的零件企業對整機企業依賴性較強,跟隨整機企業而變化,企業缺乏應有的市場應變能力。同時,極大部分零件企業產品優勢、成本優勢不明顯,缺乏應有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話語權,造成縫制設備的發展十分被動。
據相關統計顯示,2011年中國縫制機械行業42家規模以上零部件企業用工成本平均增加19%,原材料成本平均增加15%,其他成本平均增加8%,各項費用總支出增加了5%,銷售毛利率平均為20%,與2010年同期相比下降6%。雖然2012年以來原材料成本有所下降,但是零部件產品價格總體處于下滑通道,企業利潤跌幅嚴重。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下半年開始,在國內需求劇減,國際需求疲軟的大環境下,我國縫制機械行業零部件產業出現量值同比加速下滑的勢態,行業利潤同比下滑已達50%以上。
從2012年4月、5月份開始,我國縫制機械行業進入穩定低速發展周期,上半年各大整機企業報表、包括行業統計數據均不太理想,下半年虧損進一步擴大。同時,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復蘇回暖以來,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的基本面未能好轉,價格競爭初現苗頭,國際品牌不斷試水低端市場,隨著整機企業生存壓力的加劇,作為上游的零部件企業相互間的競爭亦將逐漸白熱化。
杰克控股集團總裁阮積祥表示:從服裝產業來看,其對縫紉機需求必然向自動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調整,這導致的結果肯定是價增量減。2007年縫制機械行業總產量的“歷史高度”已一去不復返,行業未來的產量將會進一步下降。
當前,“低成本業務模式已經難以維持,未來的生存發展需要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實施質量戰略,推行品牌競爭”的理念成為廣大縫制機械零部件制造企業的共識。但要達成這一目標,零部件企業需要進行長期而巨大的財力、人力、物力、時間投入,鑒于行業不甚明朗的發展趨勢,更多的企業選擇維持現狀,節源縮支觀望的保守態度。一位零部件企業老總感慨:縫制設備使用周期長,市場需求變化大,極大部分的零件企業對整機企業依賴性較強,跟隨整機企業而變化,企業缺乏應有的市場應變能力。同時,極大部分零件企業產品優勢、成本優勢不明顯,缺乏應有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話語權。
我國縫制機械零部件產品附加值低的局面長久未改善,而在先進技術及高端產品方面,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短時間內難與發達國家抗衡。市場低迷時,尋求多元化的發展比固守主業來得更實際、更易見效。在零部件行業全線進入低速發展周期時,是否在縫制設備領域繼續投資、投多少,都成為零部件企業必須直面的現實問題。
未來下游市場對零件的需求日趨精密化、科技化、穩定化,要想貼合這一市場需求趨勢,零部件企業所付出的高額成本難以短期見效、短線收回,因此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多數零部件企業持續升級、投入的意愿并不高。
我國的縫制設備要發展要抵御國外縫制設備的市場挑戰就應該靈活的適應市場的變化,縫制設備零部件制造企業只有變被動為主動才能適應市場的要求,才能抵住市場的競爭。縫制設備零部件加工制造企業應該抓住長遠利益,提升零部件的市場性以及質量,提高產品的科技附加值才可以被市場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