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地理條件和種養殖傳統的制約,爾林兔鎮農民增收最有效的途徑就是發展種養殖業。2011年,該鎮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主題,并作為全縣農機推廣示范鎮之一,開始大力推進農
業產業化、農業機械化。
昨日,筆者在爾林兔鎮的田間地頭看到,處處是現代的機械化操作進行春耕播種。吧嚇采當村村民白占占是村里的種糧大戶之一,在全縣大力推廣農機具之時,他積極申報購買使用,2012年,他承包的2000多畝土地,全部實現了機械化操作。“今年因為勞動力缺乏,我把土地承包量減少到1500畝,但是全部都是機械化耕種,效率高,省時又省力。”白占占說。
為了節約農民的種植成本,爾林兔鎮大力推廣使用農機具。目前,全鎮擁有各類農機具11273臺(件),其中拖拉機820臺,戶均近4臺(件),同時鎮上還為110戶農機戶辦理了農機安全戶主保險,使得農民從種到收基本實現了機械化。
同在吧嚇采當村的村民劉團子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與筆者分享了使用機械播種帶來的好處。“機械播種不僅節省時間和勞力,而且比人工和牛耕播種的效率要好,機械耕地挖的特別深,還有利于出苗。”
過去遍地黃牛跑的景象如今已一去不復返,在田野間,筆者看到的是家家戶戶用上現代化的機械進行春耕播種。劉團子和筆者算了這樣一筆賬。“過去耕10畝地,兩頭牛從早到晚工作都至少要3天時間,中間還要費好多的人力,全家人出動不說,有時候干不完活還要臨時雇人,現在用機械耕10畝地最多就4小時,還輕輕松松就做完了。”可見,農業的基本出路就是機械化。
說到農機具的實惠補貼,劉團子告訴筆者說:“政府補貼還是為我們省了不少。一臺中型播種機市場價是15000元,但是政府給補貼,我們農戶只要出7000元就買了。”
農民朋友的增產增收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與縣上的惠農政策也是密不可分的。2012年,針對縣農業實際,按照全縣整體農業規劃,按公開、公平、自愿申報的原則,神木縣完成中、省、市、縣補貼資金1520萬元,發放農機具4221臺(件)。通過對各類農機具補貼及示范推廣工作,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帶動了全縣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幅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