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臺縣是農業大縣、人口大縣,客觀縣情決定了任何時候都必須將發展農村經濟擺在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為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三臺縣確立了“3+5”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優質糧油、優質生豬、優質蔬菜三大主導產業和麥冬、米棗、藤椒、油橄欖及紫薯五大特色產業發展),并采取多種措施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其中農業機械化是主要手段。
近年來,三臺縣堅持農機農藝融合,縣、鎮主要高產示范基地機耕、機防率達到100%。去年累計投入農業生產作業的拖拉機、耕整機、插秧機等農機具共6.47萬臺,農機作業面積達131萬畝,創收6087萬元,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42%。潼川鎮大興農機專業合作社創新“六統一”水稻全程機械化作業農機服務模式,2012年在潼川、百頃、建平和金石等鎮實現水稻“全托”作業4300畝,受益農戶達到2237戶,農戶水稻畝平收入達800元。
2013年,三臺縣委、縣政府更加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化工作,將農機化首次作為鎮鄉黨委、政府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列入年度考核,支持鼓勵各鎮鄉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或跨區域聯合社,將現代農機設備應用于農業生產環節,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民增收、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提高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今年3月,三臺縣新秀農化公司加快更新大田作業農機具,專門添置了用于病蟲害防治的農用小型飛機,并在三臺縣石安鎮紅光村成功召開了無人飛機小麥病蟲害防治現場會,這標志著三臺縣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又邁出了更高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