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五金制品,也稱“小五金”。是指鐵、鋼、鋁等金屬經過鍛造、壓延、切割、等等物理加工制造而成的各種金屬器件。例如五金工具、五金零部件、日用五金、建筑五金以及安防用品等。小五金產品大都不是最終消費品。而是作為工業制造的配套產品、半成品以及生產過程所用工具等等。只有一小部分日用五金產品是人們生活必須的工具類消費品。 在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制造業是位列第三大類的行業。其中包括:生活資料的生產制造,例如:農副產品、食品飲料、煙草、紡織服裝皮革、木材家具、印刷及文體用品以及醫藥制造等;生產資料的制造,例如:石油化工、化學纖維、橡膠塑料、非金屬制品制造、金屬冶煉及加工、金屬制品制造、通用設備制造、行業專用設備制造、以及交通運輸設備制造、電氣器材、通信電子等等。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消費品工業大發展之勢,中國五金行業也高速前行,國際五金行業的所有門類我國也都基本具備。隨著科技的發展,國外先進設備引進,徹底改變了國內五金制品幾十年一貫不變的老面孔和單一品種的現象。產品的品種已由原來的幾十種,發展到現在的上千種,基本滿足了不同檔次的市場需求。全國大大小小的五金制品企業達到3萬家左右,規模以上僅占總數的2.2%。廣東、江蘇、浙江成為五金制品的加工中心,目前的生產總量已占到全國的85%以上。 上述地區先后出現了江蘇張家港的大新鎮、浙江的余姚、金華、永康等五金制品工業基地。我國目前五金制品行業產品主要以出口為主,據中國五金制品協會統計,我國五金制品行業的銷售中大約60%出口,40%內銷。外銷中一般貿易出口占五金制品出口的八成,進料加工貿易占出口總額的14%。在“九五”計劃期間, 我國五金行業出口歐美市場有較大的增長,保持了出口額11.4%的增幅。五金制品行業是完全競爭性行業。五金制品行業的主管部門為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其主要負責產業政策的制定以及研究擬定行業發展規劃等工作。五金制品行業的行業管理機構是中國輕工聯合會下屬的中國五金制品協會,主要致力于推動行業的發展,進行本行業的自律管理,在技術、產品、市場、信息、培訓、國內外貿易等方面開展協作與咨詢工作、代表本行業的會員向政府部門提出產業發展建議等。 長久以來,中國五金行業主要依賴出口生存和發展,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打擊了中國五金行業的“出口發動機”,導致五金行業陷入困局。經過兩年的努力,2010年,五金行業的出口形勢有了明顯的好轉,中國五金行業正在漸漸走出“后危機時代”。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中國五金市場的競爭加劇,國內企業的競爭對手除了擁有自主品牌的同行,還有虎視眈眈的跨國五金品牌巨頭。相關專家指出,從今后發展趨勢來看,全球五金產業未來5年預計年增長3%~5%。按這樣的增長速度,我國仍然穩居世界第一把交椅。 目前,全世界22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中國五金產品的存在,我國五金制品生產大國的地位已經確立。根據羅百輝調查數據顯示,五金制品行業總產值已達8000億元,2005年—2008年保持15%以上的增速,其中2008年全行業出口達503億美元 ,約占行業總產值的40%-50%,除了2007年增長7%外,以前一直保持在20%-30%的高速增長。但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機對以出口為主的企業造成了巨大沖擊。一夜之間,出口訂單消失,簽好的出口合同有的甚至已交定金,也被以種種借口退貨。工具五金、建筑五金、鎖具、刀剪、拉鏈等行業受此危機影響最為明顯。有人說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敵人,真正的對手就是自己。因為我們很多出口企業是以OEM為主,沒有自己的品牌和銷售渠道,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我們的軟肋充分地暴露出來。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澈爭,如果國內企業對此不重視,將影響自己的長久發展,做好售好服務也是重中之重。在全球銷售的電動工具中,絕大部分是從我國生產并出口的,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的電動工具供應商。電動工具工業在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日益顯露出來。特別是科研開發體制改革進展緩慢,與國外差距明顯,出口產品創匯低,性能水平較低,售價也低,企業規模小,集度低,原材料漲價因素等嚴重制約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品質的提高。電動工具企業必須抓住新的發展形勢,加大科技創新,積極開展產品認證,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完善配套措施,積極創造條件,吸收外資,促進企業資產重組,只有這樣才能在新形勢下立于不敗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