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上午,副省長倪岳峰來晉調研了國際鞋紡城項目,要求泉州、晉江市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全力推進該項目建設。4月14日,晉江市召開國際鞋紡城項目策劃與規劃設計研討會。
早在去年下半年,一份由陳埭鎮政府及陳埭鎮商會牽頭起草的《關于請求在晉江建設3000畝以上規模鞋業專業市場的報告》遞到了有關部門的案頭,一時間,晉江將建“中國晉江國際鞋紡城”的消息,成為晉江社會各界最為關注的熱點。緊接著,晉江市各級各部門重視起來,推動項目快速落地。
迫在眉睫
晉江體育用品行業擁有安踏、特步、361°、喬丹、喜得龍等一大批“國字號”企業,這些品牌企業建立了覆蓋全國的10萬個銷售網點,有效地提升了品牌內涵和品牌效應,銷售額已占據了國內運動休閑市場的半壁江山。
晉江鞋業的發展,帶動了鞋材市場的發展。
以陳埭鎮為例,陳埭鞋材市場目前已形成“一都三街”的鞋業產業發展模式,銷售范圍涵蓋了鞋類生產各個環節,可以說,足不出陳埭即可完成一雙鞋的“組裝”。據不完全統計,陳埭鞋業市場現有各類商戶1600多家,已成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鞋材市場之一。
據了解,目前中國(晉江)鞋業城(俗稱鞋都市場),共有經營店面2162間,年交易額超過200億元,但全鎮尚有4000多家鞋材商家分散在陳泉路、湖光路、陳埭一街、陳埭二街……年交易額達250億元。“鞋業城”僅有200畝,場地小,滿足不了商家要求,物流、商貿、倉儲等行業沒有配套,成為制約競爭力進一步發揮的“瓶頸”。
據統計,目前陳埭鎮可用于發展工業的土地僅有8000余畝。“這8000畝土地,如果用于幾家企業擴大廠房,無非只能改善少數企業的生產和生活環境,不能對整個產業的提升有太多幫助。有限的土地資源要充分利用。”該負責人表示,建設高規格高級別的專業市場,已經迫在眉睫。
呼之欲出
形勢緊迫,晉江該如何出招應對?晉江選擇了這樣一條道路:通過建設新的大型鞋材市場,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提升市場競爭力。
據金模網CEO羅百輝了解,經過多方考察,并與專家學者多次論證,籌建的國際鞋紡城的控制規劃6500多畝,預計總投資80億元。籌建中的鞋材市場將分有皮革、布料、機械、化工、五金輔料等7個功能區,同時還將集會展中心、經貿洽談、電子商務、智能網絡等為一體。項目將采取以政府為主導并吸收社會資本(包括有實力的上市公司、鞋材公司)參與開發的方式,將分兩期建設,建成后有望每年實現千億元交易額并帶來5萬個就業崗位。 據悉,專業市場作為銷售的聚集地,是“制造之都”產品轉化為利潤重要載體,同時也是各類信息的集散地,是鞋業信息樞紐中心。目前,中國晉江國際鞋紡城項目已啟動前期工作,成立項目開發建設工作組;選定天津城市規劃設計院作為項目規劃設計單位,高起點、高標準、大手筆推進項目規劃策劃工作。目前,項目已初步達到可指導控規深度,將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化管理”的思路進行運營。
對于國際鞋紡城這一大項目,有關方面并非腦袋一熱作出的決定,而是經過多次調研形成的成熟結論。可以說,建設國際鞋紡城,晉江優勢明顯。
經過30多年發展,晉江成為全國最大的休閑運動鞋制造基地,擁有各類鞋業企業3000多家,生產旅游鞋、休閑鞋、時裝鞋、登山鞋、雪地靴等幾百個品種,年產運動休閑鞋7億多雙,旅游運動鞋產量占全國的40%、世界的20%。
制鞋業的發展,帶動了與之配套的相關產業的發展。據金模網CEO羅百輝了解,這里有著全球最完善的運動鞋產業鏈。目前已形成了鞋成品、鞋機、鞋材、皮革、鞋業化工等企業生產齊頭并進、互動發展的良好格局,呈現出社會化分工、自主配套的一條龍生產協作群體,其中專門為成品鞋從事配套生產的鞋底、鞋面、皮革、五金制品等專業廠家達1500多家,鞋用機械產品已占據全市鞋業80%市場份額,還擁有大量模具開發、鞋樣設計、管理咨詢、形象策劃、營銷推廣、出口代理等專門為生產性企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的配套行業,企業已基本實現足不出戶就能完成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部流程。制鞋業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鞋材市場的發展。
種種優勢,成為陳埭建設國際鞋紡城的信心之源。晉江制鞋產業轉型升級,也隨著國際鞋紡城的快速落地而逐步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