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五金市場的不斷開發,商戰越演越烈,大批外資五金企業進駐中國市場開創新的領域。面臨群雄逐鹿的市場競爭,如何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已成為所有五金企業決策高層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捌放啤弊鳛槟撤N產品或服務的標志,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已成為五金企業在商戰中強有利的武器。如今,層次的滿足,這也是不斷進步的結果。具體就五金企業而言,要充分實現市場化,須先在“品牌”下工夫。
如何讓人更好的知道我們,把我們的優秀作品更好的融入到人們的現實生活中去是樹立好品牌的重要任務。
五金企業亦可玩轉網絡
網絡,當今時代的帝王,不管你愛不愛都“人肉”著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時下,從個人到媒體,從炒作到包裝,深諳網絡之道的行家均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走紅網絡。縱觀互聯網市場,花樣層出不窮,小月月跨時代的雷人之舉,引發萬人熱議,凡客誠品的平民廣告,掀起全民ps熱潮。二者之所以受網民’待見’,從某種程度上說,恰恰印證了“眼球經濟”的魅力。
自2008年起,傳統行業就對互聯網表現了極大的熱情。從史玉柱把腦白金的一套搬到網游地位直逼網易,分眾江春南收購好耶網,加上PPG給傳統制造業的一記耳光,讓不懂互聯網的傳統企業家們開始發現了網絡的魅力。五金企業更是多方發力,欲借電子商務,突出競爭重圍。
五金企業進行網絡銷售,可以利用草根階層,把產品描述、企業宣傳、業務推廣從冷冰冰的概念中解脫出來,例如:一段有料的視頻,廣泛流傳的網絡用語,亦或個性另類的人物事跡。五金企業要想在網絡上更好地推廣產品,塑造品牌,就一定要打造自身的通俗形象,既要有內涵,又能滿足網民顧客的物質和精神需求。
讓五金成為明星
大家都知道,明星代言的產品在市場中占據了絕對優勢,圍繞明星代言運作廣告,似乎成為大小品牌的必然趨勢。是品牌策略也好,是跟風潮也罷,隨著五金產品的快速發展,以及品牌意識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五金企業也開始走向明星代言之路。
中國五金之都--永康,近年來掀起了一股“追星”熱潮。據悉,開車行駛在330國道永康段和東永線,路旁樹立的廣告牌上,影星、歌星、笑星“群星閃耀”。據悉,目前就有曾志偉代言恒成門業,房租名代言永佳門業,朱丹代言金凱德門業,李金斗代言群喜門業。這些企業大多成立時間不長,企業主普遍較年輕,在產品開發和市場營銷方面觀念相對較新。
歸根結底,請明星代言并非五金企業做大做強的“終南捷徑”,這些企業還需在銷售層次,活動頻率和后續推廣等方面多下功夫。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在不斷拓展網點的同時借助輔助力量提升品牌影響力,找明星代言便是途徑之一。
抱團取暖理性輕松參展
隨著市場發展,一般的宣傳手段不足以滿足五金行業的發展。展會營銷這種形式就為五金機電企業的營銷推廣開辟了更為廣闊的表現舞臺。隨著展會的形式、內容和功能的不斷發展,與其他促銷方式相比,會展在五金企業市場營銷戰略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企業參加展會,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進行企業及產品品牌推廣,從而擴大品牌的社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提高消費這對品牌的關注度和購買欲,因此,企業在進行展會銷售時,一定要與公司的品牌推廣緊密結合。
一、做好參展的廣告宣傳。
二、做好參展的活動策劃。
三、抱團取暖,做’老字號’展會,不斷的積累能量。
四、理性參展,衡量展會本身的“發光強度”,以及公司的市場策略、品牌展示,做到與展會相和諧。
展會營銷--五金企業拓展市場額的一把利刃。在第十八屆中國國際五金博覽會上,五金企業做足了充分的準備,許多企業精彩的特裝展臺、新產品、新技術、現場各類促銷活動讓五金展會成為五金企業展示自己的最好的舞臺。威力獅工具、香港致力行集團、深鴿磨料磨具、史丹利工具、西帝工具等。五金大牌企業在展會大搞各種促銷活動,引發眾人圍觀,不僅宣傳了本企業知名度,同時也活躍了現場氣氛。找對、找準合適的展會,并且做好充足的工作,才可在展會宣傳上得到高分。
讓五金文化走進大學
將五金企業的重要文化更好的融入大學,讓大學生更好的了解我們。大學生是未來購買房屋等重要的對象,也是未來五金企業發展的直接參與者。據筆者調查,在大學生中有90%根本就不知道五金為何物,有6%的大學生對五金有很少的了解,只知道一些五金的代表罷了,也就有一些學習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對五金有所了解,而這些大學生之占了4%。讓大學生更好的去了解五金,更能促進未來五金企業的發展。筆者就此提出個人建議:
一、在大學內進行一些關于五金知識的講座。
二、出版一些五金企業的書籍供大家去閱讀。
三、贊助大學生自己去舉辦一些關于五金知識的活動。
五金企業走自主品牌之路,培養自己的銷售團隊,改變過去’貼牌’生意,贏得自主權。只有打造自己的品牌,擁有過硬的自主產品,才能避免被市場’陶’掉的沙子。做到:精選品牌、精挑產品、精選市場、精練團隊、精簡管理。營銷推廣上,學會借力,借勢營銷、借力發力、借題發揮。做到資源共分享,互利互助。不要依偎的去盲從,活在別人的路子上,要有自己的方法,發揮自己的優勢走出一條陽光大道。面對市場的環境變化,實施品牌戰略才是發展之本。
|